關鍵字:空氣品質
-
肺腺癌化放療服用標靶 配合中醫調理存活率高
癌症新知 / 肺癌4325現代西醫診斷科技進步,可找到有效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式,但臨床統計顯示,西醫治療僅能為患者延長存活期,且治療過程中病人常有不適反應。然而這些問題可經由中醫調理來克服,讓患者抗癌過程輕鬆,又可將癌症變成像慢性病和平共處,甚至多活5至20年。
-
幼兒氣喘幫凶找到了! 外出應戴口罩防空汙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82「室外空氣汙染物與學齡前兒童首發氣喘之關聯」研究計畫主持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尹立銘表示,氣喘的誘發與許多其他因素相關,僅就西部地區檢視,氣喘發生率與空氣汙染相關。 -
口罩重複使用成過敏原 加重鼻過敏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37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表示,一般口罩主要在阻絕外界粉塵、細菌、菸味,或冷風直接與口鼻接觸,鼻過敏患者戴上口罩雖可舒緩打噴嚏症狀,卻無法完全防堵過敏原被吸入鼻腔。值得提醒的是,許多民眾重複使用口罩,結果濾網被口水弄溼,口罩纖維變大,阻隔效果下降,反而黏附更多懸浮粒子,孳生病菌,並造成為新過敏原。 -
居家嚴防PM2.5毒害 杜絕燒烤、焚香、吸菸汙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25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人體吸入PM2.5後,可深入肺泡再經血液循環至全身各器官組織,造成全身性毒害,國外研究針對孕婦研究發現,當孕婦暴露在PM2.5環境下,會增加胎兒早產、出生後體重較輕、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問題。 -
肺腺癌治療只能選西醫? 同步配合中醫成趨勢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898肺腺癌至今尚無有效預防方法,胸部X光準確度不高,需借助較敏感的電腦斷層掃描,或更精密的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掃描,才可能篩檢出0.5公分以上的腫瘤。早期肺腺癌尚未擴散轉移,雖可開刀切除,搭配化療,降低日後復發機率。但許多病人因害怕放、化療的副作用,而延誤治療時機,目前已可透過中西醫聯合治療,縮小腫瘤,同時減輕化、放療的不適。 -
PM2.5增加結核病風險 全台空汙雲林最嚴重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80PM2.5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因子,根據環保署2014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指出,台灣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25μg/m3,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2.5倍。 -
空汙管制新條例 明年達緊急級禁開車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020環保署指出,本次修法中將會把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納入項目。以往,按照不同汙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各訂定濃度標準值,且將空氣品質緊急應變濃度區分為三等級(初級、中級及緊急),但依循預警原則精神,將於緊急防制辦法中新增預警等級。 -
是鼻過敏嗎? 從鼻涕顏色判讀健康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61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一個人是否健康其實可以從鼻涕顏色中看出。為了維持鼻腔的健康及黏膜濕潤,一般人每天都會產生4杯左右透明無色的鼻涕黏液。如果鼻涕呈現紅色或粉紅色,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所導致,應注意不要隨意挖鼻孔或是用力擤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