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穿戴裝置
-
躍獅30有成創智慧藥局先鋒 結合數位科技全台第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4023躍獅連鎖藥局總經理陳美孜表示,藥局是醫療流程最後一哩路,當醫生檢查完確定病因,決定治療方法開立處方後,民眾就會拿著處方箋到藥局領藥,如果有任何用藥疑問,就能直接提出,藥師就會用自己的專業,解釋藥物作用與副作用,有沒有需要注意事項等,有時諮詢時間比醫生還要長。 -
穿戴裝置數據準不準? 體育署與工研院合作推認證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986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表示,日前與工研院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合作,制訂穿戴裝置與身體測量儀器標準,相關廠商可以將產品送檢,確認量測數據是否符合標準,如果合格將給予認證,未來體育署協助建置的「科技體適能檢測站」,所有檢測儀器設備都必須有合格認證,有助於民眾確認體能狀況。 -
遠距醫療揪心病 穿戴式裝置助居民早發現早治療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2馬偕紀念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已長達18年,在尖石鄉秀巒衛生室派駐1名家庭醫學科醫師及3名護理師,為當地居民健康把關。根據統計,高血壓是居民回診的最大族群,但要有效控制與追蹤並早期發現,有太多現實面的困難,為了避免錯失任何及早治療的機會,於是首度採用穿戴式裝置,讓受檢者只要花10秒鐘,即可評估是否有心臟功能異常,成為後山目前最夯的篩檢利器。 -
5G信號輻射更強更密集 專家憂危害人體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962手機、無線路由器、智慧電錶、穿戴裝置等各類聰明設備釋放的電磁波,能引發的症狀包括睡眠不佳、疲勞、頭痛、噁心、頭暈、心悸、記憶障礙和皮疹。多倫多婦女大學醫院環境醫學主任Dr.Riina Bray指出,某些人對輻射的反應很強烈,如果暴露在過多的輻射下,最終會導致每個人都對電磁波輻射敏感。 -
新型皮膚貼片能偵測生理數據 可望3年內上市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928這幾年流行穿戴裝置,近來日本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比穿戴裝置更便利的皮膚貼片,透過輕薄的材質貼在皮膚上,就可以顯示心跳等重要的生理數據,還能收發訊息,這個發明在2018年2月份,於美國德州召開的奧斯汀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年會(AAAS Annual Meeting in Austin)上發布。 -
PM2.5影響睡眠品質 穿戴式裝置監測可提早預警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915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皆指出,空氣污染物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肺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有關。最新研究更顯示,職場中暴露細粒徑懸浮微粒會顯著降低員工的肺功能與尿液中的血清素濃度,而血清素正是睡眠循環重要的調節因子,其濃度過度被抑制會影響睡眠周期,進而引起失眠、憂鬱症等症狀。
-
智能穿戴裝置檢測睡眠品質 準確度達9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87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7年資料顯示,台灣每10人中1人有睡眠障礙,症狀包含晚上睡不好、多夢、打呼、磨牙、抖腳、夢遊等,其中女性、年長者比率較高,女性患有慢性失眠比男性高出1.62倍。 -
智慧醫療服務結合物聯網 打造零距離居家照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84北醫大學副校長吳介信表示,北醫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家以醫療大數據為核心的研究中心,整合大數據的文字聲音影像,建立分析判斷預測模型,協助健康力在智慧醫療方面,提供民眾最有效精確的醫療諮詢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