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第4期
-
拯救肺癌死亡率!國健署補助2族群篩檢 盼民眾多利用
癌症新知 / 肺癌2409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截至111年12月26日止,全國已有22,451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60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86.3%,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逆轉肺癌的期別分布,讓民眾早期診斷肺癌,儘早接受治療,因而大幅提升肺癌存活率並拯救個人生命。 -
癌友及早全方位飲食指導介入 為長期抗癌作戰做好準備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67確診罹癌後壓力沉重,身心俱疲,有些誤信偏方,以為只要少吃東西,就可餓死癌細胞,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發現,約有1成癌友偏瘦,恐因缺乏體力、抵抗力,不利於癌症治療。 -
甲狀腺癌反覆復發!精準治療助延命 醫曝防治3要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795鄧仲仁醫師說明,甲狀腺癌患者有95%屬於分化型,乳突癌佔約90%、濾泡癌約5%,預後相較其他癌種良好,若早期發現且治療反應佳,有相當大的機會得以根除。而甲狀腺癌的分期標準也於2017年已有更新,將45歲推延至以55歲作為基準:(1)分化型甲狀腺癌(例:乳突癌及濾泡癌)在55歲以下惡性風險較低,只分為2期:沒有遠端轉移為第1期、有遠端轉移為第2期。(2)55歲以上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則根據腫瘤大小及侵犯周邊組織程度、中央或側邊淋巴轉移、遠端轉移與否,來決定分期。(3)若是未分化型甲狀腺癌,一律為第4期。 -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15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嗡嗡的耳鳴聲?1名48歲的中年男子,因長時間忽視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暈眩、天旋地轉,需躺在床上休息超過半天才可能稍微恢復,因此常不敢外出,讓他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了「內耳疾病3兄弟」3大病症。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耳朵的結構從耳界(肉眼可見的耳朵部位)向內延伸,可以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內耳3大區域。內耳位於中耳的上方、旁側,內耳的構造長得像個蝸牛體,也如同蝸牛般有觸角形狀,內耳蝸牛體呈現出3個觸角狀稱為「三半規管」,也就是蝸牛體的部分受了傷,便會產生暈眩感。 -
冬天長者血循差雙腳冰冷走路痛 急性「腳中風」恐截肢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388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 血管阻塞發生的機會大幅增加,長輩們除了要小心天冷引發心臟血管硬化,可能併發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外,也要高度警戒包括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PAOD),輕者影響走路、跑步痠麻無力;重度阻塞者則面臨壞疽(乾枯發黑)、截肢,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 -
《再見了,可魯》導演膀胱癌過世 發現血尿多半是後期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76曾掀起導盲犬熱潮的日本電影《再見了,可魯》導演崔洋一在28日傳出不敵膀胱癌過世。據媒體報導,崔洋一在2019年即傳出罹患膀胱癌。雖曾切除膀胱並服用藥物,卻發生癌細胞轉移,在11月27日不敵癌症病逝,享年73歲。 -
停經婦女陰道微出血以為回春? 健檢意外發現1癌上身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1763歲林小姐在步入更年期那年,擔心老化加速,緩解不適,而開始補充女性荷爾蒙,今年年初陰道常微微出血,她還以為回春,日前接受健康檢查,骨盆腔磁振造影(MRI)發現,子宮內膜出現1.5公分病灶,已侵犯至子宮肌層,後續確認為子宮內膜癌。 -
大腸癌靠「免疫細胞」精準醫療 腹膜癌細胞幾乎看不見
癌症新知 / 腸癌365154歲的林小姐4年前因腹痛及大便出血,被診斷大腸癌第4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不斷鼓勵與悉心照顧下,林小姐積極進行手術及化學治療抗癌,控制4年效果卓著,直到2021年10月,林小姐再度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經詳細檢查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而且造成嚴重腸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