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第4期
-
癌症治療為何朝向中西醫整合? 醫師盤點5大關鍵要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7704台灣是1個醫療密度高,發展良好的寶島,兼之除西醫主流醫學外,尚承襲了傳統中醫,故而國人能有不同的選擇。隨著癌症治療的進步及慢性化,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體質改變及免疫的恢復,已成急迫的議題。 -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 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腸癌12021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 -
《特管法》幹細胞治療助受損關節修復 免置換人工關節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03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全台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相當於每6.5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醫師表示,65歲以上逾3成有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因受更年期荷爾蒙變化影響,以及BMI值超過24、體重過重者,工作需搬重物、長期久站或久坐,都容易造成膝關節磨損;另外,運動傷害如深蹲、跑步姿勢不正確,造成急性損傷卻不以為意,恐造成關節漸進式的累積傷害,臨床上發現,退化性關節炎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
癌症次世代基因檢測明年納健保 專家解析6大常見問題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107為讓癌症病人能精準用藥,衛福部規劃,明年第2季將「次世代基因檢測」(NGS)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在首次會議中,專家對於給付癌別、方式等已達共識,他有信心在12月21日第2次會議就可以定案,明年上半年順利上路。 -
腸篩陽性別慌!進一步做大腸鏡診斷 揪出病灶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50345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 有利手術治療
癌症新知 / 腸癌81424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
肺癌登上10大癌症之首! 專家籲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癌症新知 / 肺癌5070肺癌已經成為國人新國病。它不僅是蟬連19年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罹病人數也已經超越大腸癌、肝癌,成為10大癌症之首,也使用最多的健保資源,堪稱「三高」型癌症。中研院士楊泮池表示,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是第3、第4期,因而死亡率最高。 -
淋巴瘤是什麼?醫提7大常見QA 正確認識淋巴瘤與治療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691淋巴瘤是種非常複雜的癌症,依照國際指引,可將淋巴瘤根據不同的病理型態分成近百種的各式淋巴瘤診斷,而各種不同的淋巴瘤有各自對應的治療策略。因此,患者若被診斷出淋巴瘤,應該尋求血液科淋巴瘤醫療團隊的專業建議並根據個體情況來共同討論與制定治療策略,在家屬身心的支持下,一同面對淋巴瘤,唯有透過病人、家屬、醫護三方的密切合作,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成功治療淋巴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