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節氣
-
小寒進補!吃錯上火易心煩 中醫直接點名3大冬天美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2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冬天寒冷,民眾聚餐時常會選擇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因肉品脂肪豐富,過度攝取恐吃下太多飽和脂肪,影響膽固醇,且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體質的人,不太適合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 -
寒流來易犯耳鳴、眩暈? 醫揭好發3族群都與1問題有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23節氣過了冬至,氣溫直線往下滑,低溫甚至下探10度,逼近寒流等級,不少人容易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受氣溫影響而導致的耳鳴,恐怕與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若是單純只有耳鳴症狀,1年4季的發生率基本上相差不大,不過到了秋冬季節天氣轉涼,正是許多病毒的好發季節,有些人會因為內耳受到病毒感染而產生耳鳴加眩暈症狀,冬季更是好發鼻子過敏的時候,鼻黏膜腫脹,使得耳咽管阻塞,也會誘發耳鳴。 -
入冬慎防腦中風!除了改善血循 醫師教你日常做好保健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35節氣進入「冬至」,氣温跳水式下降,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機,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隨之提高,通常冬天越冷,體內血液的黏稠度會增高,血管比較容易產生痙攣,血流速度趨緩,如果原來就有高血壓,血壓更會飆高,可能誘發腦出血。錢本文診所院長錢本文醫師表示,臨床上腦中風指的是突然爆發的血管性疾病,不過,動脈血管不會無緣無故地破裂,而是長期下來已潛藏的血管硬化與阻塞持續惡化,一旦這些壓力爆表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另外,倘若血流不暢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也可能使腦部某一部分失去功能遺留神經症狀,因此血液循環不良也是腦中風常見的主要原因。 -
冬至寒流襲台!8大保暖要點 泡湯水溫不可超過這溫度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2512月22日是24節氣的「冬至」,是北半球1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1天。今年的冬至不僅天黑得早,氣溫也降到讓人「皮皮挫」。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2月21日至25日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早晚氣溫明顯偏低,氣溫只有約10度左右。國健署提醒民眾8點注意事項,保暖又健康! -
冬至吃湯圓老脹氣! 中醫:梅子薑茶可緩解消化道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1冬至佳節,許多民眾都會應景吃湯圓,但一不小心吃多了,很容易有胃脹、消化不良問題,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冬至節氣宜食溫性食物,可以喝點薑茶或在薑茶中加入醃梅,緩解不舒服。另外冬至起是最冷的季節,有心臟和高血壓疾病的人要提高警惕,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定期到醫院檢查,控制病情的發展,謹防發作。 -
冬令、生理期進補不是人人適合 這幾種人大補反而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0冬後氣溫下降,許多人喜歡吃補養生。不過有些女性不補沒事,一補就出事,例如:生理期來潮時經量突然大增、經期提前或延後、排血不順甚至嚴重腹痛。有上述狀況就要小心,可能是不適合吃補的燥熱、痰濁、以及瘀阻等特殊體質。尤其體質燥熱或有子宮病變的病人更不適合大補,吃了恐更上火,也易出現粉刺、毛囊炎等問題。經期的飲食應該要以清淡為主,體質偏寒的女性飲食在行經前後盡量避開生冷的食物及寒涼類飲食。 -
24節氣「大雪」降臨! 三高族牢記:留心、護心、暖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今年12月7日適逢24節氣的大雪,當氣溫降低或周遭環境溫度驟降時,血管內的平滑肌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具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更會增加心臟病或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
大雪養身有法寶!改善過敏怕冷體質 中醫授三九貼敷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2今年12月7日是24 節氣中的「大雪」節氣,天氣逐轉為寒冷,中醫師吳宛容表示,這時的養生重點為避免風寒邪氣侵入,且需多保暖!由於此時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復發,建議患者在冬至來臨後,可貼敷「三九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