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精神科
-
健保快易通APP新增功能可查個人就醫明細 費用更透明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315有人上個月手骨折開刀住院5天花了5萬多元,旁邊的人也是手骨折開刀,卻只花3萬多元,一樣都是健保身分就醫,為何會有不同費用呢?衛福部健保署提醒民眾:健保快易通APP新增查詢健保就醫費用明細資料之功能。 -
恐慌症發作手腳麻木! 醫示警:濫用酒精只會加重病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3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郭千哲主治醫師表示,所謂的恐慌是焦慮情緒的一種,而在醫學裡所稱的恐慌(panic)發作或恐慌症,則專指在極短時間內出現並加劇的強烈「身體不適」及「恐懼」。恐慌發作的身體不適包含心悸、胸悶、手抖、全身冒汗、手腳冰冷或麻木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而病患主觀上,有對失控的恐懼,甚至對死亡恐懼,擔心自己突然心臟停止過世。 -
思覺失調不是「卡到陰」! 醫:大腦生病就該積極治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19從小學業成績優異的花花,上了高中後,彷彿被卡到陰,上課時常莫名流淚,不太與人交談,甚至無法洗澡,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在親友和醫護團隊的打氣、照護下,回到校園,最後考取護理師執照。近2年,花花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保持穩定,進入醫院,發揮護理專長,服務及關懷病友,回饋社會,工作表現優異,翻轉自己的思覺失調症人生。 -
手機購物太便利!男子狂買忍不住 竟是「購物癖」作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451名20多歲陳姓男子,大學畢業4年,一直沒有找到穩定工作,偶爾打零工,這2年遇上疫情更常賦閒在家,日常生活,除一般起居飲食,多在房內滑手機、看電視;最近更常經常用手機不斷購物,收貨後凌亂堆積在房內,除將積蓄耗盡,更欠下債務!個案媽媽擔心情況失控,日益嚴重,來門診求助該如何應對。 -
疼痛有苦說不出的病 醫推29題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70明明這裡痛、那裡痛,痛到生不如死,連拿起手機都沒有力氣,有時腦霧,記憶力差、無法集中精神,又常常全身僵硬、睡不著、情緒莫名低落,但不管是做抽血、影像檢查,都找不出自己身體疼痛的原因,導致常被誤會是無病呻吟,沒病裝病想偷懶,家人也很難理解,且因不知道要如何照顧而有挫折感,這是「纖維肌痛症」病友經常面臨的困境。 -
青少年憂鬱比率增加 董氏籲外界:重視孩子的情緒困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30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不少研究發現,憂鬱症及焦慮症罹患人數比例上升,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罹患率;根據1份2022年9月發布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美國的12至25歲人口中憂鬱症病例雖大幅增加,但接受治療的卻沒有相對增加,這是必須正視的現象。 -
舒曼波釋放低頻波讓腦波平穩 舒眠新科技助你一夜好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955遭受失眠困擾的人不在少數,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結果顯示,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而睡眠障礙並不能簡化為「睡不著」3個字,失眠的情況除了難入睡,還有淺眠、時睡時醒,提前起床等這些「睡不好」的問題。研究指出,「舒曼波」是一種低頻波,又稱為「地球心跳」,頻率與人類大腦中的α波極為相近,對於人體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協調有穩定作用,能讓腦波平穩,達到放鬆的效果,自然進入熟睡狀態,且不易在睡眠過程中清醒。此外,舒曼波還能有效活化激素分泌、降低細胞發炎,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失控、免疫系統低落,及許多找不出病因的疾病,被廣泛運用在各方醫學上。 -
9合1大選後「選舉症候群」患者激增! 醫師提4招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79三總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指出,每逢大選前後,門診「選舉症候群」患者明顯變多,因關注選情,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不穩、食慾變差等狀況,此正確醫學名稱應為「壓力適應障礙症」。 就如同升學大考,沒考好,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沒能考到理想的學校或科系,一定充滿失落等憂鬱情緒。對於部分熱心政治的民眾來說,如果支持的政黨挫敗,或是候選人落選,也會出現類似的心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