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精神科
-
躁鬱症情緒起伏大 專家籲:正確認知積極治療很重要!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07躁鬱症不同於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常出現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躁症時期過度興奮愉悅、睡眠需求減少、異常自信、精力旺盛、過度慷慨、亂花錢等。是使情緒波動劇烈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病人情緒會在躁期與鬱期反覆拉扯,相當煎熬。躁鬱症發病年齡3大高峰為17歲、26歲及42歲,如在年輕時(21歲前)發病症狀常較為複雜,恐有藥物、酒精濫用、企圖自殺等傾向。為加強青少年對於躁鬱症認知,台灣精神醫學會推動《跟著小安交換去》躁鬱症全台校園巡迴講座,預計與北中南東大學院校合辦6場巡迴講座,首場講座將在11月28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舉辦。 -
秋冬交替少了陽光溫暖好SAD 小心季節性情緒失調來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99最近季節已是深秋,即將進入冬季,令不少人出現憂鬱情緒;而前立委黃義交的離去的時間點正好在季節交替時間,使得相關討論增加。實際上早有研究指出,在季節交替時特別容易發生情緒失調現象,冬季因日照時間變短,容易減少動力,如果加上陰雨綿綿的天氣更是雪上加霜。台灣的日照時間平均,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但高緯度國家因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產生憂鬱症的人數相當多。 -
黃義交驟逝引憂鬱討論 醫提「憂鬱症9症狀」自我檢測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51前立委黃義交驚傳墜樓過世,享壽69歲;黃義交曾擔任駐美新聞秘書,且一路受到親民黨主席拔擢,然於立委落選後,於出任前台中市府副秘書長時因健康因素請辭,其後許久未出現在鏡頭前,FB貼文停留在2012年。有報導指出,黃義交在生前飽受憂鬱症所苦,雖有接受治療,且情況好轉,卻仍在17日傳出噩耗。加上日前已故歌手艾成離世,有關心理衛生的討論再次出現。 -
長者為何睡不好?專家揭密成因 親自指導一夜好眠撇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51很多長輩平常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些人晚上甚至睡不到8小時就醒了,翻來覆去卻怎麼也睡不著,相當無奈。為了解決長者老年睡眠問題,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10月1日舉辦公益講座,特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一般與老年精神科、睡眠中心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黃彥霖,與民眾分享睡眠的保健知識。 -
受災戶易患ASD!未治療恐釀成PTSD 甚至合併恐慌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83花東近日地震頻傳,全台天搖地動,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不少恐慌症患者在地震時病情發作,無法呼吸,緊急致電求救。他提醒,一般民眾如果有持續入睡困難、容易醒來、頻做惡夢,疑神疑鬼,症狀超過1周以上,就應立即就醫。 -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 醫:穩定用藥可控制不復發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9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透過藥物好好控制、穩定病情,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尤其,現在有長效針劑可以選擇,病友不用擔心服藥被發現,也可以省去經常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之苦,生活更安心。 -
思覺失調症把握黃金治療期 初期病患近6成可完全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40台北市聯合醫院指出,長期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初次發病的患者有高達58%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且患者越早治療、發病後未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預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更好、生活品質也較高。 -
長期失眠不能靠吃安眠藥 提升自我覺察力有助改善睡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98近期BA.5疫情上升,加上烏俄戰爭、全球通貨膨脹等狀況,加上不少人長期受到經濟、工作或各種壓力所苦,心理壓力逐漸升高,第一步影響的便是睡眠品質。不少人心中千頭萬緒難以解開,選擇吃安眠藥,但這終究並非處理失眠的最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