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糞便潛血
-
保肛大作戰! 低位直腸癌治療免切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40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起血便不斷,以為是痔瘡引起,並不以為意。2013年3月,赴美洽公,餐餐攝取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持續一個多月,就醫檢查竟發現直腸有嚴重病變。 -
乳攝車上路 減少乳癌死亡悲劇
癌症新知 / 乳癌3216亞東醫學中心於19日舉行「婦女健康篩檢巡迴車」(簡稱乳攝車)正式啟用典禮。亞東醫院朱樹勳院長表示,這輛最新型乳攝車由「陳淑宜女士癌症基金會」全額捐輸。陳女士多年前因乳癌病逝,家人代替生前樂善好施的陳女士發揚善心,希望亞東醫院利用乳攝車幫助無定期到醫院的婦女朋友,進行乳房攝影篩檢。 -
守護家庭不破碎 癌篩「疑似陽性」務必確診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283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提醒,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陽性或異常,可能是癌前病變或零期癌症,民眾切勿忽視,應儘早複診,儘早阻斷癌前病變,儘早診治存活率高且預後佳。 -
免疫糞便潛血檢查 可預測大腸癌死亡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32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朝聖表示,新光醫院、彰化縣衛生局攜手合作,以腹部超音波進行社區大規模族群篩檢,結果證實,篩檢行動可顯著降低死亡率達37%。這對於國內未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30歲以上民眾,特別是屬於肝癌高發生率地區的彰化,可說是一大福音。 -
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威脅
癌症新知 / 腸癌3287陳冠仰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致,若能早期發現,將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臨床統計顯示,0期到1期的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一旦病情延至第3期,5年存活率則下降到6成以下,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
單孔腹腔鏡切除大腸癌 傷口小復原快
癌症新知 / 腸癌4140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醫師表示,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大腸癌,開刀傷口則可縮小到三、四公分,卻能成功擴大多種手術器械的活動範圍,能同時精確切除大腸直腸癌與肝腫瘤病灶。
-
年過50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可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6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 -
嗜肉飲食不健康 20歲女子篩出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50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分析94到101年共7萬8569名民眾的大腸鏡健診數據,結果顯示連續8年國人腸道異常問題的冠軍皆為瘜肉,且8年來發現率年年攀升,原本每4人中發現1人有瘜肉,現增加為每2人就有1人有瘜肉。由於瘜肉有引發腸道癌症的可能性,顯示瘜肉問題已是國人腸道健康的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