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糾紛
-
植牙注意上顎不傷鼻竇 下齒槽應避開神經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483一名陳姓女子缺牙導致進食不便,植牙時因醫師誤判填植骨粉後的牙床高度,進行左上顎骨鑽洞時,不慎鑽穿鼻竇,造成植牙後出現鼻涕倒流、臉頰偶現疼痛的後遺症。 -
醫療法修法讓醫師卸責? 消基會要求暫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757消基會呼籲,人人都會是病患(或家屬),社會各界應多關注這項立法,而醫療機構應為醫事人員的最大後盾,讓醫事人員無後顧之憂地服務病家,一旦不幸發生醫事糾紛,應由醫療機構負起最後責任,才能建立起醫師安心救人、病家信賴的和諧醫病關係。
-
「宅」經濟正夯 網購便利潛藏危機不可不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855 -
良好醫病關係雙方有責 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310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近5年進入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每年約有500件上下,顯示台灣醫病關係緊繃。有些重大病症,本來就存在治療的風險,怎麼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台灣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
保健食品一定健康? 無效、不適該「通報」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50許多民眾認為,不適症狀乃是排毒反應的一種,或以為不適感要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才能進行通報,其實不然。舉凡食用產品過後,所發生之任何非預期症狀,都有其通報的價值及意義,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自身的力量。
-
植牙慎選醫師 不被五花八門宣傳術語蒙騙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576呂睿庭醫師認為,現代社會講求效率,各行各業走向SOP作業,分工越來越精細。以醫療業來說,也有所謂一條龍團隊,由牙助拍攝口腔X光照、牙醫師進行手術評估與安裝植體、假牙,技師製作假牙等,表面看似分工合作,實際上需要高度默契與同步進度追蹤,想要達到完美植牙,並非每間診所都做得到。
-
人工智能輔助腫瘤科醫師 提供癌友完善照護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276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是全球知名的腫瘤醫療及轉譯醫學專家,他認為導入人工智能治療輔助系統是未來趨勢,也是劃時代的創舉,腫瘤科醫師和IBM Watson for Oncology攜手合作,將可擬定出最好的治療策略,嘉惠更多癌症病人。今年6月起,北醫體系的台北癌症中心、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醫院的腫瘤科醫師都將投入這項嶄新的醫療模式。 -
微創植牙傷口小比較好? 醫師:並非人人適合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757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醫師指出,其實微創植牙仍是開刀手術,只是傷口與一般植牙相比之下較小,但是也會帶來許多隱藏問題。一般植牙與微創植牙的傷口,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有將牙齦切開翻瓣。一般植牙將牙齦以H型切開翻開後,再植入植體;而微創植牙則是挖掉一小塊牙齦組織後,再植入植體,但這樣的作法卻有許多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