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素食
-
糖尿病採蔬食飲食模式 台北慈濟證實:可降腎病變風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29台灣糖尿病人口不斷增長,至今超過200萬人,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變,甚至造成末期腎臟病而需要仰賴透析維持腎臟機能。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帶領研究團隊分析糖尿病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型態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能有效降低32%的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
素食者蛋白質選擇少?把握3大食物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961世界無肉日將於11月25日登場,很多人會選擇在這天嘗試吃一日蔬食,試著加入友愛環境、響應永續的行列。但是不少人都會擔心吃素蛋白質選擇少,無法攝取足量蛋白質。聯欣診所營養師羅季怡表示,素食者在挑選蛋白質上雖然較少,但只要有意識的選擇食物,並且依據自己的活動量跟生活型態去變化攝取量,達到足量而不過量的程度,就能吃的健康又安心。 -
女性3分之1歲月在更年期後渡過 專家提3秘訣改善不適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3007更年期是生命中自然轉變的一個階段,許多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而婦女大約發生在45至52歲。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50至54歲婦女約有8成、55至59歲婦女則有9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且停經年齡平均發生在50歲左右,表示女性有3分之1的歲月是在更年期後渡過。 -
植物肉具蛋白質可代替肉類? 營養師:攝取注意鈉含量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175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姵棋表示,植物肉的設計是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以每日飲食指南會建議國人攝取像蛋豆魚肉類,植物肉也跟這些食物一樣擁有完整的蛋白質,但由於它的鈉含量會比較高,因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需注意攝取量。 -
台北慈濟研究證實 65歲以上長者吃素可降低確診重症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700新冠疫情至今,台北慈濟醫院共收治1700多位染疫患者,院內營養科營養師侯沂錚為首的研究團隊,以回顧性研究茹素對於長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比例,證實在65歲以上且茹素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機率,且研究成果獲《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
吃素還是得大腸癌? 營養師:挑對食物正確烹煮是關鍵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14吃素的方式有很多,且不良飲食習慣也不是罹患大腸癌的唯一原因。不過,如果是健康吃素者,只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如全榖雜糧類、豆類、堅果、蔬菜及水果,並非需要吃全素,即使是蛋奶素、鍋邊素,也都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預防罹患大腸癌。洪若樸指出,吃素的方式可以根據宗教信仰及個人需求而不同,常見的種類有全素、五辛素、蛋奶素、鍋邊素等。其實吃素的種類與是否會罹患大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關鍵是食物種類的選擇及烹調方式。 -
抗身體發炎該怎麼吃? 專家建議補充這6種食物有幫助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350隨著天氣炎熱,有些民眾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營養師建議可以多補充茄紅素食物,像是番茄、紅薯、紅葡萄柚、紅椒、西瓜、木瓜等,有助緩解發炎症狀。 -
加工食品一定不健康? 專家嚴選10種加工食品有益健康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171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指出,吃對加工食品從中獲得營養也是有可能的。營養師Christine Rosenbloom提供10個對身體有益的加工食品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