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結核病
-
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聯合22縣市 推免費潛伏感染檢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66以往結核病被視為絕症,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經常咳血,醫界認為,應是罹患結核病,侵犯肺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如今醫藥科學昌明,但結核病仍為主要傳染疾病,去年全台新增6222名個案,專家提醒,結核病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受「潛伏結核感染篩檢」、完整的預防性治療,可降低9成以上發病的機率。 -
結核病防治新策略!強化潛伏性結核檢驗 降低發病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54台灣結核病防治工作持續取得成效,但結核病的威脅仍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最新統計資料,台灣的結核病發病率雖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6000多例新發病例,且潛伏性結核的比例亦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雲翔指出,根據疾管署統計,2023年台灣結核病新發病例數為6,584例,每10萬人口發生率為28.2人。 -
18歲以上國人每4人有1人飲酒 國健署教你5招拒絕勸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6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人口過去1個月飲酒率為24.4%(男性32%、女性17.1%),18歲以上人口過去1個月暴飲率(曾經1次喝6杯或6杯以上的酒)為3.9%(男性6.5%、女性1.4%),我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量飲酒,在高飲酒率背後,不可輕忽飲酒對國人健康所帶來的危害。 -
台灣結核病防治獲國際肯定! 持續朝消除結核計畫邁進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732為實施我國2035消除結核計畫第3期計畫,疾管署於4月22日至26日為期5日辦理「Taiwan CDC External Review of the Ending Tuberculosis by 2035 Plan」之外部評值,邀請來自義大利、澳洲、日本及美國等5位國際結核病防治專家,就我國各項防治策略與執行現況,及實地參訪中央實驗室、醫療機構及地方衛生單位等各面向,藉由實際訪視及與各級結核病防治人員互動討論,了解並檢視我國結核病防治策略實務執行狀況與成效,同時提供消除結核目標前進的可行建言。 -
健檢呈RF陽性是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破解常見迷思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19許多病人看到健康檢查報告中的類風性關節因子(Rheumatoid factor,以下簡稱RF)呈陽性,都會憂心忡忡地跑來診間求診,擔心自己是否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下簡稱RA),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內科部林冠言醫師聽到這類疑問時,都會耐心說明RF陽性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間雖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實際上並非相同疾病。 -
治療肺結核!民眾用藥小心肝傷害 出現9大前兆快就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96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INH、RMP及PZA可能導致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也有可能導致嚴重且罕見等程度不同的肝傷害,根據台灣歷年藥害救濟案件數據統計,藥品所引發嚴重且罕見之肝傷害包括急性肝炎、肝衰竭、猛爆性肝炎等,其疑似致害藥品則包含INH、RMP及PZA。 -
響應世界結核病日 疾管署北車辦展推潛伏結核感染防治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7077疾管署為了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2024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為「Yes!We Can End TB」,呼籲結核防治重要性,以達成2035消除結核病目標。今(22)日在台北車站1樓多功能展演區舉辦「結核停看聽 篩檢向前行」2024世界結核病日記者會。 -
陽明交大與北榮攜手合作 成功分化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596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與臺北榮總在治療視神經病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成功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這個類細胞有助於用來尋找治療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