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罹癌風險
-
你正自願投入胃癌的懷抱嗎? 檢視胃癌7大高風險因子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4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報告統計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男性有胃癌的比例約為女性的2倍,被視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 -
牙周病恐增罹癌風險 疫情期間慎選診所安心治療不拖延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5004牙周病的治療方式多以傳統手術或水雷射為主,傳統手術因為開刀傷口大,至少需半年的治療期,新型的水雷射可大幅縮短療程,傷口小且能降低疼痛感,提升病患的治療意願。 -
「火燒心」合併吞嚥卡卡恐是癌? 食道癌好發這些族群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635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78人,108年死於食道癌人數為1,983人,不管是新增罹癌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太空人維他命該不該買? 專家提醒這5個族群不建議吃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66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太空人因為環境關係而無法吃到原形食物,僅能以加工處理過的食物為主,一般人並非身處在太空人的環境,可以吃到新鮮食物,為何要吃所謂的「太空人維他命」?更不宜將抗氧化劑當成營養保健品。 -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癌症新知 / 口腔癌7854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中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10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 -
這些情況需進行2次隆乳 預防莢膜攣縮隆乳材質成關鍵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618元和雅方嘉良醫師表示,臨床上除了出現乳房外觀變形、觸感變硬或是義乳破裂,必須進行重修隆乳手術外,若是患者因為不滿意希望再調整,通常會聚焦在乳溝集中度、上胸豐滿度及罩杯大小,也會前來諮詢2次隆乳手術。而隆乳2次手術中最棘手不外乎嚴重的莢膜攣縮患者,因為乳房外觀已產生變形,必須將原先置放的義乳取出,同時需將莢膜變硬、鈣化組織清除乾淨,才能再放入新的義乳。 -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628所謂「防癌新生活」就是養成「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等5大防癌好習慣,臨床顯示,只要落實於生活,就能降低6至7成罹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癌症調查報告,2020年乳癌位居全球盛行率最高的癌症,肺癌、大腸直腸癌則分居2、3名。至於台灣最常見癌症則是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 -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3939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康,研究證實,飲食習慣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如果多吃魚類與蔬菜,就能減少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