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耳悶塞
-
「采耳」不慎恐留耳鳴後遺症? 醫示警與耳膜受損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52「常見的耳膜破裂原因就是外力傷害及急性中耳炎之後遺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人的外耳很敏感,愈深處黏膜愈薄,若是用棉花棒挖耳朵太用力,可能會刺傷黏膜而導致疼痛,也很容易造成發炎反應。 -
6旬婦鼻涕倒流嚴重!吃藥10年無效 竟是牙齒長到鼻腔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5911名6旬婦人10年前出現鼻涕帶血絲及鼻涕倒流等狀況,檢查後以為是鼻竇炎,但用藥始終未改善,日前到醫院求診,竟發現有1顆牙齒長到鼻腔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說明,異生齒是指牙齒生長在口腔齒槽以外的地方,常見多出現在上顎骨部位,臨床上長在鼻腔內機率極低。 -
耳咽管功能不全經常「耳背」聽不清 職場人際受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2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條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鼻腔內的髒東西逆流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51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許多人只要流鼻涕或鼻塞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吸鼻子,造成鼻涕卡在裡面無法排出。特別是鼻過敏患者,發作時耳咽管內的黏膜較為腫脹,若頻繁地倒吸鼻涕,更容易堆積在鼻竇裡面形成負壓,使鼻涕難以往下排出,長久下來會導致鼻竇炎,可能還會積在耳朵引發內耳炎造成耳鳴,若不及早治療,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治療相當費時,鼻炎難以痊癒會帶來更大的傷害,因此若有鼻炎,應盡快治療才不易引發慢性鼻病、鼻竇炎、咽喉炎、甚至氣喘等併發症。 -
反覆流鼻血以為挖鼻孔才這樣 病理切片發現鼻咽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858洪文欣指出,兒童時期如果經常攝食亞硝酸鹽及亞硝胺(添加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中,用來防止食物腐敗)也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吃這類加工食品。而鼻咽癌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頭痛、複視(侵犯第六對顱神經)、顏面的麻木感(侵犯第五對顱神經),以及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 -
進入冷氣房慎防過敏原 以免鼻過敏大爆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80近來天氣炎熱,一名30出頭患有慢性鼻過敏的男業務員,進入濾網沒清乾淨的空調場所,鼻過敏因而大爆發,不只猛流鼻水、打噴嚏,甚至因為擤鼻涕太過用力而頭昏眼花。這種狀況也容易發生中耳病變,一般是用藥物控制症狀,雖然也曾用手術、雷射、電燒甚至微創等方法治療控制,但症狀還是反覆發作。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指出,每當季節轉換,或者天氣炎熱,需要開空調時冷熱氣輪流交換及刺激,罹患過敏性鼻炎患者人數就會增加。 -
有耳悶塞或重聽困擾 快來聽耳疾預防講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5一般而言,在聽力受損初期是從高頻率聲音開始聽不清楚,有時耳朵還會有悶塞感或耳鳴等症狀,影響因素有病毒感染、長時間配戴耳機且音量過大、部分惡性腫瘤等所引起的聽力受損。此外,因細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發炎也會使耳朵有悶塞、疼痛感,如游泳或清潔耳朵時損傷耳道,而導致外耳炎,種種耳科疾病都可能使得聽力受損。 -
耳咽管異常耳朵悶痛 氣球擴張術打通阻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71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系耳科主治醫師趙偉傑說明,該名患者從小就有鼻塞困擾,耳朵悶塞,導致聽力下降,且有反覆性中耳積水。除了服藥,在醫師建議下做過鼻甲切除手術、通氣管置入,希望解決積水,但如果通氣管脫落,中耳積水就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