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損失
-
對於聽力損失置之不理的後果 恐將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64研究表明, 到了70歲有3分之2的美國成年人已經失去了一些聽力,然而,超過80%的人並沒有尋求治療。根據柳葉刀委員會2020年提出關於失智症預防和護理的報告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是失智症最大的可改變風險因素,中年聽力損失約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8.2%。 -
從聽力退化到戴上助聽器花7年 長輩不願配戴恐釀失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39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力博宏表示,助聽器是幫助聽力損失者改善聽力問題的醫療器材,透過放大聲音,彌補受損的聽力,不過,配戴助聽器後,需一段時間適應,必須定期回診,檢查聽力來修正儀器的參數。 -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286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
傾「聽」寶貝把握語言發展起點 別錯過新生兒聽力篩檢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349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已達99.1%,其中發現825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
罹患阿茲海默症不只是老化 生活中這些壞習慣也會造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07大家都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會對大腦和身體健康有害;此外,還有許多微小的日常習慣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女性阿茲海默症運動預防中心主任兼神經心理學臨床培訓主任Jessica Caldwell博士指出,改變小習慣,就可以幫助提升腦力。 -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7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 -
女性罹患骨質疏鬆比想像中更危險! 可能增加聽損風險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430大多數的女性可能沒有意識到骨質疏鬆和聽力之間的相關性,但1項新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可能會增加聽力喪失的風險,但通常用於治療骨骼疏鬆的藥物,並不能挽救聽力喪失,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上。 -
活越老越要動! 研究發現:運動量減少會加快聽損速度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928巴爾的摩國家老化研究所(簡稱NIA)的醫學博士Pei-Lun Kuo,及其同事查詢了2003年至2004年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數據(NHANES),客觀的分析了291位年齡在60至69歲之間的中老年人運動狀況和聽力障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