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障礙
-
近畿小子堂本剛突發性失聰 恐與壓力過大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63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失聰醫學上稱之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多半與工作或精神壓力過大、內耳病毒感染或內耳血管阻塞,供血不足,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文明病之一。臨床表現則因嚴重程度而有輕、中、重度之分,除了聽不清楚、聽不見等症狀,根據臨床觀察,突發性失聰多以單側發作居多,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聽力障礙的情形。且在發作前後,多數患者都會有耳鳴、眩暈或是耳朵出現悶塞感等症狀。 -
眩暈症應接受治療 以免釀成永久性聽力障礙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14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說明,眩暈症其實是內耳病變所造成,因內耳淋巴水腫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失調,因此影響到聽力及平衡感,產生眩暈、站不穩、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這類病患通常是因為壓力過大、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導致血流不暢、自體免疫失常、病菌感染等因素,引發內耳淋巴液腫脹,進而造成組織缺血壞死,甚至內耳神經因此萎縮。 -
染上壓力文明病 耳鳴、眩暈干擾生活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3987耳鳴是多數人都曾有過的經驗,不過如果持續好幾天,且頻率越來越密集,耳鳴發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對於病人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身心負擔。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許多耳鳴、聽力障礙的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大多是因為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因素造成耳鳴。而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若發生耳鳴,主因通常為過度疲勞、情緒不穩或用腦過度等。 -
眩暈症無預警發作 延誤治療恐釀意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17眩暈症最令人煩惱的是常常不定時復發,而且復發頻率越來越高,因此病人很希望不再發作,若須治療而不再常常復發則須長期服藥改善,一般而言約須服藥3個月,直到內耳功能恢復正常才可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很多病患在嚴重發作,經打針或服藥治癒後,即自行停藥,雖然短期內不發作,但內耳功能失調的潛在因素尚未完全解決,就像放置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大發作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是很危險的事情。 -
考季來臨壓力大 門診耳鳴求診學子激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60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說明,年輕學子常因準備考試而出現身心疲憊、壓力過大、緊張焦慮、睡眠不足等狀況,使得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內耳組織因血液循環不良、供血不足而導致、內耳神經萎縮,導致引起耳鳴的發生。近來門診也發現,因耳鳴症狀前來求診的考生明顯增多。 -
看3D電影會眩暈? 醫師:非內耳病變所引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89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指出,雖然眩暈為3D眩暈症的臨床常見症狀之一,但3D眩暈症所造成的眩暈,與一般內耳疾病眩暈症(如梅尼爾氏症)的病因仍不相同。若民眾苦於眩暈之苦,應及早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對症下藥治療,才能早日回復正常生活。 -
缺牙導致顳顎關節疼痛 易引發聽力障礙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654維藝美學牙醫診所潘建廷醫師表示,臨床統計,後方臼齒部位缺牙最易被民眾置之不理,缺牙會造成兩旁健康牙逐漸往空缺部位歪斜,其對咬牙也會因此長得比較長。若置之不理,周邊牙齒遲早會歪斜傾倒,長久下來將形成咀嚼障礙、咬合干擾與牙周問題,並衍伸出消化不良及顳顎關節障礙。 -
聽力障礙影響社交 研究:聽障者身心理易受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946研究人員走訪近3000名年齡在15歲以上聽障者,結果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這些人近一年內有自殺想法的比例高出5倍,企圖自殺的比例高出3倍。研究人員認為,聽障者在努力與人交流時感到不便和痛苦,導致人際關係受挫,生活滿意度降低。聽障者可能比正常人,承受更多身心理暴力甚至性侵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