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障
-
聽力損傷不容小覷 輕忽恐釀失聰遺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42事實上,生活中造成聽力受損的狀況還不少,如近距離聽到大卡車的喇叭聲、鞭炮聲,工作場域的噪音太大,或是聽演唱會時太靠近舞台音箱,都有可能損傷聽力,甚至導致突發性失聰。 -
熬夜喝酒噪音擾 男大生突發性耳聾險失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89因應3月3日全球第17年愛耳日來臨,為喚起社會大眾重視聽力健康,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邀請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分享聽障特殊案例,指導國人在生活中如何保護聽力,並邀請職棒球星周思齊擔任宣導大使,拍攝短片「聽見愛」。 -
聽力障礙影響社交 研究:聽障者身心理易受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946研究人員走訪近3000名年齡在15歲以上聽障者,結果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這些人近一年內有自殺想法的比例高出5倍,企圖自殺的比例高出3倍。研究人員認為,聽障者在努力與人交流時感到不便和痛苦,導致人際關係受挫,生活滿意度降低。聽障者可能比正常人,承受更多身心理暴力甚至性侵的風險。 -
聽不見的隱形殺手—耳膜硬化及聽小骨鏈鈣化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0收治該名患者的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及中山醫院主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耳膜硬化及聽小骨鏈鈣化症是中耳的疾病,有導致聽力緩慢喪失的病症。最近治療的5個案例中,包括3位女士及2位男士,都是聽力逐漸減退,且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其中3位已經配戴助聽器,但是也沒有辦法減緩症狀的惡化,經過耳朵內視鏡及中耳功能及內耳神經的測試後,發現均有傳導性的聽力障礙。 -
聾基因檢測搭人工生殖 造福聽障者家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43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權振指出,安安是32周早產兒,出生後不久,家長發現她對巨大聲響沒有反應,2個月大時確診為中度聽力障礙,去年3月因反覆感染導致突發性耳聾,後來北上至台大接受基因篩檢,結果顯示,家人與孩子都是正常,但她先天內耳構造發育不完全。 -
113保護專線求助者多女性 親密關係暴力居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34衛服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說,去年因為連續發生「台大高材生情殺案」、「雲林八旬老人受虐案」、「疑女移情別戀彰化老翁割除女子五官案」等幾起重大社會事件,113求助人數明顯增加。 -
震波復健像按摩 輕鬆解決酸痛魔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34以往這類的酸痛,多用打止痛針或吃止痛藥,怕藥物會有副作用的人,也許會選擇SPA按摩、中醫及國術館,這些方法雖能緩解痠痛症狀但效果有限,還經常會復發。震波對這類問題的治療在台灣行之有年,但傳統痠痛的震波治療,是使用點狀聚焦式震波,缺點在於能量較深層,也比較疼痛,容易傷及鄰近組織,且每次治療的範圍有限,復健的時間較長。
-
耳鳴真惱人─長期不治療 當心重聽及聽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40資深耳鼻喉專科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學博士表示,長期飽受環境噪音之苦,如又加上失眠、疲勞、壓力等多項因素,就成為耳鳴的高危險群。民眾一旦自覺耳鳴、聽力受損,務必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就醫,避免日後耳鳴惡化;嚴重時甚至連續二十四小時鳴叫不停,病人感到非常難受,且也會造成聽力減退而重聽,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