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耐力
-
腦中風復健黃金恢復期是關鍵! 醫解密rTMS治療原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238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平均每44分鐘就有一名國人發生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傳統復健治療之外,近年引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等新興療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康復選擇。臨床觀察顯示,若能積極配合復健,部分患者在運動功能、語言表達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顯改善。 -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 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832下背痛的治療,通常藉由服藥、復健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復原,不過,重仁骨科醫院副院長周毓霖醫師指出,民眾可及早選擇低侵入性的「脊椎神經阻斷術」,在減少止痛藥使用的情況下,迅速緩解疼痛不適,及早重拾生活品質。 -
遶境活動3階段小錦囊 快走訓練助提升心肺功能和肌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06每年宗教進香或遶境活動,總吸引許多信眾參與,但長時間步行且速度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一天步行5至8小時甚至更久,不僅考驗耐力,也容易產生疲勞性傷害。醫師提醒,長時間步行可能造成健康危害,繞境前應先評估體力,也可加強訓練肌耐力幫助順利完成遶境活動。 -
7旬婦關節退化痛10年 關節置換後復健半年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97宜蘭經營早餐店的70歲林姓婦人因工作長期久站,加上10年前一場車禍傷害,導致雙膝退化。退化性關節炎和半月板磨損,令她經常步履不穩、雙腿無力,退休後幾乎足不出戶。去年年中,林婦在子女勸說下至羅東博愛醫院骨科接受雙膝全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她積極復健,半年內便恢復行動能力,自由外出,重拾退休自在新人生。 -
台北市老年人口逾2成! 預防肌少症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69隨著人口老化趨勢不斷加劇,銀髮族的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臺北市是六都中老化速度最快的城市,截至113年10月,老年人口比例已達22.9%,位居全國第二。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健康挑戰,特別是在營養不良、衰弱及肌少症的風險上。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營養師針對本市社區10,293位長者篩檢資料分析發現,營養不良風險者占13.3%、衰弱及衰弱前期者占14.6%、低握力占38%、低小腿圍29.2%、可能肌少症占15.7%,且營養不良、衰弱及可能肌少風險盛行率隨年齡成倍數成長。 -
單腳站立有困難? 研究:老人做不到恐增死亡、中風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78最新研究指出,平衡能力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如果無法10秒以上的單腳站立,未來10年內死亡的可能性恐怕是正常人的2倍,且中風機率也較高。 -
職棒球員邱辰愛用! 金星射頻電波緩解運動後肌肉疲勞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7732運動選手在運動場上有出色的表現,需仰賴良好的體能訓練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面對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包括肌力、爆發力和肌耐力的訓練過程中,身體組織的恢復狀況,與心理層面息息相關,甚至可能影響運動表現,不容小覷。 -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肌少症嚴重恐失能 8成人不自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64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高齡族群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肌少症。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簡子軒醫師指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味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而80歲以上男性更高達30%。然而,但這些患病者中,竟有高達8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因此,提升民眾對肌少症的認識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