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肝膽胰內科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153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 -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癌症新知 / 肝癌112據國健署統計,C型肝炎病毒感染會有七成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發生肝癌。 -
青少年肥胖別輕忽 成年胰臟癌風險恐增4倍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8小時候胖,長大可能還是胖,甚至提高罹癌風險。國外研究發現,青少年肥胖,未來恐將增加4倍胰臟癌風險。根據《全球醫藥新知》關於「青春期的體重可能會影響成年的胰腺癌風險」的報導指出,體重過重、肥胖,甚至比正常體重還重一點,都會增加胰臟癌風險,該研究已於日前發表於美國癌症協會期刊《癌症》。 -
C肝新藥治癒率達九成五 診所名額尚有600多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16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兆杰指出,年初開放C肝新藥納入給付後,原本限制用藥對象為「先前使用長效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失敗」且「肝臟纖維化F3(含)以上者」納入治療,5月15日則放寬給付條件,最高1個月1700多名病患登記,顯示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
做好B肝、C肝防治 肝炎帶原者遠離癌變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2233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指出,許多患者家族中有肝炎的家族病史卻沒多加注意,肝炎帶原多年造成「肝臟反覆發炎」,進而「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這就是典型的「肝癌三部曲」!既然B型和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主因,為什麼多數肝病患者並沒有積極追蹤治療呢?戴醫師認為,原因在於肝臟沒有神經分布,身體無法第一時間用疼痛反應出警訊,等症狀明顯往往為時已晚。 -
C肝全口服藥擬健保補助 需先繳保證金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143高雄大學附設醫院中和分院肝膽胰內科主任余明隆表示,傳統C肝治療藥物為干擾素(針劑)、雷巴威林(口服)等,但副作用常讓人受不了,噁心嘔吐、掉髮、發燒、皮疹、身體不適,因此國內實際完成治療患者僅約一成一。 -
輕忽健康 8成C肝患者不知自身染肝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37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於10月3至5日期間,舉辦台灣消化系醫學週,活動將邀集超過30國外知名學者,及國內2000多位醫師學者共同參與,探討肝病篩檢及治療等最新研究及新知。 -
戰勝C肝-積極用藥 8成患者可治癒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804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戴嘉言提醒,C肝在10到20年內有三分之一將惡化為肝硬化,每年又有3%至5%會變成肝癌,千萬不可拖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