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肺部疾病
-
年長者、慢性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10世界衛生組織訂定2035年全球齊心消除結核病,期待能夠達到「新案發生率」每10萬人口10例以下之目標。 -
1次揪出肺癌突變基因! 次世代基因定序提升肺癌預後
癌症新知 / 肺癌2868今日肺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世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了傳遞「肺癌治療的多元性」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重要性」,特別與台灣諾華合作,舉辦罕見肺癌展覽,期盼透過活潑的插圖與動畫,提升民眾病識感,避免患者確診肺癌後消極面對,更期盼能帶給患者治療動力! -
不只洋甘菊茶可以放鬆身心 這7種藥草也可以緩解壓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16紓解壓力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會利用假期,抽出時間讓自己放鬆和恢復體力,但其實也可以透過草藥來舒緩身心,尤其是那些被歸類為支持神經系統的神經,根據研究,有些草藥可以抵消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有助於保持腎上腺及參與壓力反應的大腦中樞的平衡和平靜。 -
秋冬家中長輩整夜咳不停 中醫推薦梨子潤肺湯止咳養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0林亞萱醫師指出,年輕時有抽菸習慣或工作環境粉塵較多者易有慢性咳嗽,而秋天乾燥度上升,支氣管會因乾燥收縮,進而加劇症狀。以中醫角度來說,秋天的躁氣最傷肺,所以體質陰虛、氣虛、肝火旺、肝鬱氣結者除了食慾不濟、容易疲倦外,也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不適的咳嗽症狀;而胃食道逆流、腸胃功能欠佳者,也是咳嗽的常見族群。 -
脫離呼吸器在病床上也要運動 平時保養兩件道具很重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11打從一出生人就開始呼吸到離開那天,每天吸氣吐氣其實相當不簡單,因為它必須動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協助胸腔的擴張與縮小。對長期藉由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來說,很有可能因為缺乏反覆訓練,就「忘記」怎麼呼吸了。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當下,訓練呼吸會用到的肌肉,都要透過身體不斷訓練,才能漸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 -
挺過染疫後遺症 台大復健團隊助89歲重症老翁康復返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792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在長時間奮戰後,他們都出現肌肉無力、容易喘、血氧偏低、行走困難、日常生活自理困難等後遺症,更有出現情緒低落或嚴重認知障礙,讓復健的難度更高。 -
疫苗接種開放至第9、10類 高風險慢性病這10大類在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8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30萬人),還必須再等一段時間。 -
防疫在家減少社交戒菸好時機 戒斷症狀別慌5妙招應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33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全國處第3級警戒,請民眾在家防疫減少外出,若須外出,應全程配戴口罩,室外脫口罩吸菸不僅增加染疫風險,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千元至1萬5千元也讓荷包大失血。而室內吸菸則讓家人與鄰居困擾於二手、三手菸對健康的危害,還沒戒菸的民眾,現在正是戒菸成功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