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肺阻塞
-
時下最夯燕麥奶成新寵兒 你知道什麼是燕麥奶嗎?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91《經濟學人》將2019年訂為「純素之年(The Year of theVegan)」,全球捲起低碳素食飲食風潮,歐美咖啡界以「植物燕麥奶」代替牛奶,不久後台灣知名咖啡廳也加入戰場。 -
季節轉變鼻過敏反應大 藥物噴劑只能治標想治本靠這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625過敏性鼻炎好發於季節交替之際,清晨起床打連環噴嚏的現象如「包水餃」般,實在苦不堪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鼻過敏患者的鼻腔內神經比起一般人來得發達,受到外界過敏原的刺激或氣溫變化,鼻黏膜就會充血腫大,引起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眼睛癢、喉嚨癢、咳嗽等症狀,輕者鼻塞頭暈腦脹、精神不集中、黑眼圈明顯,嚴重甚至併發結膜炎、鼻竇炎及精神焦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生則學習能力減低級成績退步,而成年人則影響思考力,飽受困擾。
-
越休息越不舒服 年輕人下背痛持續3個月恐發炎性背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3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孟玉醫師指出,腰酸背痛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曾經在工作後、久坐後背痛發作。當背痛發作,肌肉緊繃痙攣時,我們通常可以透過「多休息」來舒緩疼痛。這類型的腰痛稱作「機械性背痛」,最常見的原因為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或搬運重物使背部受力過大,導致肌肉與韌帶過度拉扯而受傷。面對機械性背痛,要盡量維持良好的姿勢,多多休息,適當地做復健,就能漸漸緩解。
-
阿茲海默症難以發現症狀? 焦慮情緒可能是關鍵因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07研究對象是339名被診斷為輕度的認知障礙,這些患者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可能會發展成為失智症。研究的資深作者南加州醫科大學的Maria Vittoria Spampinato博士表示,雖然無法預測每個人的情況,但研究人員試圖弄清楚哪些因素與疾病進展的速度有關,並認為焦慮可能是原因之一。 -
16歲寄宿女學生反覆拒食暴食 背後原因引人鼻酸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28媽媽便將她帶回台灣,希望能改善不願意進食的情況,並要求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反而出現暴食的情況,看到體重增加又會崩潰拒食,不斷反覆在拒食跟暴食之間,因此趕緊就醫檢查。 -
婦人五十肩痛到只能平舉! 這個治療免開刀活動自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3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狀況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徐女士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 -
腳中風延誤就醫恐截肢 預防從血管保養、檢查雙腳做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64張阿姨就診後得知來這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屏東基督教醫院張雲德主任評估後認為要盡快處理。張阿姨接受微創手術,使用氣球導管擴張術將血管的管徑擴張開來,並使用塗藥球囊降低再次阻塞的可能。
術後張阿姨復原得很順利,很快又能回到公園運動,即使走4000公尺都沒有問題,相當開心!
-
罹慢性肺阻塞咳不停 中西醫合併治療針灸4穴位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7022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有2.1億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醫療系統成本造成劇大影響。謝伯駿醫師說明,中醫將其歸類為肺脹等疾病,典型症狀有喘、咳、痰及活動後喘等。現代醫學一般會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或支氣管擴張劑來降低發炎、打開呼吸道,使呼吸更容易,而中醫則會在望聞問切並參考肺功能檢查等數據後,針對心肺功能改善,增強患者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避免換季或溫差變化大時,誘發症狀加劇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