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腸肝膽科
-
公筷母匙有必要!女子接受幽門桿菌治療 竟又重複感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29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像是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已經被證實與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 -
日行萬步也難逃!7旬翁糞便潛血陽性 竟是大腸癌前兆
癌症新知 / 腸癌6033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2期以上,而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且從長期研究的結果來看,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降低70%大腸癌死亡率!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鈞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千萬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的,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詳細檢查全段大腸。 -
方文琳確診食道癌0期 她坦承與這2個飲食習慣大有關係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609459歲資深女星方文琳日前確診食道癌零期,昨天深夜臉書貼文「今天是術後2個月回診做內視鏡檢查傷口,也確定沒事了才寫出來分享」,文中提及愛吃火鍋,加上睡前一小杯高粱的習慣,以致罹患食道癌,幸好發現得早,屬於零期,經過手術目前沒有大礙,未來只需追蹤。 -
三餐外食、不運動!工程師1年胖10公斤 肝指數還異常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18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品貽指出,現今社會中,肥胖(尤其中央型肥胖)、糖尿病、血脂肪異常等健康問題逐漸成為高危險群的標誌,這些人不僅得面對體重的困擾,還可能遭遇脂肪肝的潛在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體重正常,仍可能因基因影響而罹患脂肪肝,同時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都會造成這類族群風險的增加。 -
南科工程師三餐外食、不運動 他不菸不酒脂肪肝也上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70隨著國人飲食西化,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比例逐漸增加!有研究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000個脂肪肝當中,1年約有5.3人會死亡。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季杏表示,目前治療治療脂肪肝並無特效藥物,因此首要之務是改善代謝症候群及胰島素抗性,患者要做好飲食控制、運動、減重! -
自體免疫疾病影響食道功能 女子竟罹難治型胃食道逆流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48對於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定義為使用2個月以上質子幫浦抑制劑無效、症狀持續或停藥後反覆發作),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強調,進一步的檢查顯得尤為重要,以確定藥物劑量是否足夠,或是否合併其他食道功能性疾病及食道蠕動異常疾病。 -
孕婦胰臟炎發作緊急剖腹生子 術後抽血三酸甘油脂破千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77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泓達表示,胰臟炎典型症狀為上腹痛、噁心嘔吐,由於上腹持續的疼痛,加上胰臟靠近後腹腔,因此有時候疼痛感會延伸到背後。病況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能因局部發炎造成腸阻塞、腹腔內感染及腹水,或其他更複雜的併發症。 -
食道靜脈曲張增肝癌死亡風險 北榮發現這治療可防出血
癌症新知 / 肝癌10232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經過長達10年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藥物,內視鏡結紮治療可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機會,為全世界首篇針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所發表的長期追蹤隨機對照研究,完整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