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胃鏡檢查
-
中風老伯吞嚥困難 杏鮑菇卡食道惹出吸入性肺炎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20到院後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其X光影像相較2年前變得更加模糊,但患者的臨床表現卻與典型中風患者不同,若因中風致使吞嚥、咀嚼神經受損,恐怕連食物都無法吞下去,故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並會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以致於食道內充滿食物殘渣。 -
近半數成年人曾染幽門螺旋桿菌 常見檢測方式有3種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14蕭敦仁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或幽門桿菌(學名Helicobacterpylori)屬於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能躲過強烈胃酸的攻擊,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其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播,一旦感染後會導致發炎,引發潰瘍,甚至可能發展成胃癌。 -
膽結石高危險族群注意! 飲食過油、過飽嚴重恐致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56不過,膽結石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僅約2到4成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症狀,大多是以右上腹或上腹疼痛來表現,可能會伴隨噁心嘔吐或消化不良,容易在吃完大餐後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膽囊炎、膽管炎甚至胰臟炎,若有持續疼痛、發燒、黃疸現象,不及時就醫可能有生命危險。 -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嗎? 別慌!專業醫師說給你聽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5225由於癌症指數篩檢費用不高,檢查起來方便、簡單,不少人會以這項檢查讓自己安心,但納祖德強調,癌症指數篩檢特異性不高,對癌症判讀的正確率並非百分之百,當指數過高,可能跟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有關,不見得一定是癌症,因此,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癌症的依據,建議當指數升高時可當成1項警訊,盡快搭配其他檢查,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是否有相關疾病,不要急著下定論。 -
吃藥不喝水胸口中段疼痛 恐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作祟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8015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的成因,是服用藥物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時,水喝的太少,或是服藥後直接平躺,造成藥物卡在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所引起。在食道中段的地方因為周圍有主動脈弓經過,由外向內擠壓形成1個生理性的狹窄空間,造成藥錠容易卡在這個地方,藥物溶化後,因藥物成份具有刺激性,就會造成食道的發炎和潰瘍。 -
排便帶血以為痔瘡 竟是胃裡4顆瘜肉都癌變
癌症新知 / 胃癌4738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腸道瘜肉可能癌變,胃部瘜肉多以良性為主,一般來說確實如此,但案例中的張奶奶為少見個案,4顆分開的瘜肉均屬胃癌,機率相當低。 -
大腸癌復發機率高 想要保命這件事千萬要確實做到
癌症新知 / 腸癌3660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腸癌95%是由大腸瘜肉發展而來,若大腸癌在初期就被發現,並配合手術切除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但高治癒率並不等於完全不會再度復發。 -
男子長期貧血又腹脹 原來是胃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18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慢性貧血的原因與血球原料吸收不足、體內造血、血球溶血、血球流失有關,如果感染幽門桿菌,就會造成血球流失及血球原料吸收不足的問題,進而引發貧血。胃幽門螺旋桿菌是1種在人體胃內的微生物,人體受此菌感染後通常會終身帶菌,引發慢性發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胃炎,也可能引發全身慢性發炎,則造成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