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胎兒窘迫
-
每6名孕婦就有1位貧血! 掌握飲食4技巧遠離孕期貧血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904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懷孕媽媽們需要更注意孕期飲食攝取,避免血紅素低於標準值,而出現所謂的孕媽咪貧血現象。自110年7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提供於妊娠第24至28週貧血檢驗服務,希望所有孕媽咪都能善加利用,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
什麼情況下需要剖腹產? 醫師:母子均安比看時辰重要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004正常生產從陣痛到寶寶出生,平均需24小時,一般平均2小時子宮頸會開1公分,寶寶38週大足月,頭圍約9.5至10公分,子宮頸開10公分即為全開,就能生產下寶寶;剖腹產則必須空腹至少8小時,生產過程則約40分鐘。婦產科醫師潘俊亨說明,自然產通常會在會陰部位先剪開1至3公分,目的是控制裂開的方向和可控制的長度,避免傷口裂到膀胱、殃及直腸受損,讓陰道傷口癒合較快、無疤痕;而剖腹產肚皮的傷口則會持續疼痛1個月,直到3個月才能完全復原,多數會留下明顯疤痕。 -
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158呂泓逸醫師補充,也有產婦明明選擇自然產,最後卻因為骨盆腔過小、待產時陣痛過久導致無力,發生產程遲滯現象,最後必須吃「全餐」,在歷經自然產陣痛的煎熬後,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產下寶寶,這也是原本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狀況。 -
重症肌無力屬自體免疫疾病 發生在孕婦恐影響胎兒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544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林明緯說明,重症肌無力的發生率雖然不高(約5千分之1),但是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而且女性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剛好落在20至30幾歲的生育年紀。 -
產婦死亡事故發生原因 以羊水栓塞為大宗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77台灣為亞洲第1個立法實施生產事故救濟之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涵蓋所有生產事故的不責難救濟制度,衛福部首次出刊生產事故救濟報告,從101年試辦迄107年6月,共受理494件申請案,補助427件,總金額4億1551萬元。 -
挺孕肚開車跌山谷 胎盤早期剝離險喪命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68南投34歲賴太太為幫忙家計,懷胎8月仍在山區工作,不料月前開車下山接孩子途中不慎翻落山谷,所幸路人發現送醫急救,到院檢查發現胎兒心音減速,並有胎盤早期剝離狀況,醫師立即安排剖腹產,所幸寶寶出生後觀察沒有大礙,醫師提醒,孕婦應避免開(騎)車,如有必要,也應謹守「慢」字訣自保。 -
公婆阻止媳婦剖腹產 醫師:台灣早期悲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474有一句俗諺:「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道盡台灣早期社會產婦的心聲。婦產科教授李茂盛表示,曾經收治過胎兒頭部太大,無法順產的產婦,人已經痛到尖叫、失去理智,甚至在床上打滾,但公婆卻反對花錢剖腹產。 -
孕婦車禍無呼吸心跳 低溫療法搶救胎兒生命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516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兼急診醫學部主任張文瀚指出,該名孕婦吳小姐到院急診時,大量失血,已無呼吸心跳,經急診醫師急救,順利恢復心跳。婦科、兒科醫師緊急會診,研判胎兒活產率高,認為立即剖腹取出胎兒,會是最佳選擇,因此,花了不到20分鐘,取出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