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胖子
-
東方人第二型糖尿病少胖子 致病機轉找到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2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團隊,與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惠恒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世界糖尿病聯盟(IDF)西太平洋區(Western Pacific Region)主席)率領之研究團隊聯手合作,結合基礎醫學及臨床醫療研究,成功揭示MAP4K4激酶缺失造成之「發炎性IL-6+IL-17+ T淋巴細胞」過度增加與活化,正是非肥胖型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關鍵。 -
胖小孩不做體重控制 8歲恐出現心臟病徵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973蓋辛格醫療保健系統公司(Geisinger Health System)博士後研究員Linyuan Jing表示,研究對象為20位肥胖的兒童、20位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的兒童,肥胖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幾乎都超過35,但一般正常的BMI應該介於18.5至25之間,因此BMI達35算是相當肥胖。研究過程中讓這些孩子接受磁振造影(MRI),並檢查其心臟的肌肉狀況。 -
O型腿寸步難行! 體重過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94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濬哲表示,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膝蓋軟骨磨損,導致骨頭與骨頭的直接磨擦而產生疼痛,至於軟骨為何會磨損?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和老化、過度使用、體重過重有關。 -
壓力沈重大啖甜食 小心肥肉纏腰失健康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180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壓力會使人體分泌皮質醇,讓人想吃油膩與甜味重的東西,一旦攝取過多,囤積在體內就會形成脂肪過高,人體代謝率隨之下降,日後減重會更難成功,形成一個週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
胖不胖? 光看BMI不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623事實上,許多肌肉量比脂肪量高的運動員,BMI反而超標。加拿大渥太華的「肥胖症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費瑞霍夫醫師說,BMI只能衡量一個人多大隻,未把種族、年齡、性別、骨架或肌肉重量納入。加拿大卑詩省的「公共衛生協會」副總裁米勒醫師便指出,如果用BMI評斷個人有無體重過重問題,其實沒那麼有幫助;倘若把範圍擴大至評量人口的肥胖程度,則非常有效。 -
不動愛吃 一成六小男生脂肪肝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012013年度美兆健康數據資料庫統計顯示,經影像檢查判斷為脂肪肝的人數,不論男女,在各個年齡層都呈現驚人的比率。男性最高為40至49歲,達66.18%,女性最高為60至69歲,佔57.20%。
-
9成國中生天天喝糖飲 僅5.4%喝白開水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這項調查共針對全國6273名國中生進行,詢問過去30天內每天喝幾次含糖飲料?結果發現95%的國中學生每天至少喝一次,其中以每天喝2次最多,佔全體55%。其中甚至有3.8%每天喝超過5次,又以男生多過女生。至於完全不碰含糖飲料只喝白開水的國中生,只有5.4%。 -
性早熟長不高 食在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34聶美華中醫診所聶美華醫師表示,夏天氣候炎熱,原本就是孩童生長的催熟階段,也是身高增加最密集的時期。然而卻因為家長放任不注意,讓孩子吃太多吃太飽,吃下太多妨礙正常生長發育的食品,以致性早熟提前發生,釀成身高停止抽長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