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胸腔內科
-
世界COPD日肺部健康最重要 戒菸護肺遠離COVID-19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39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簡稱,俗稱「肺氣腫」,目前全世界有3億人受COPD所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COPD是全球第3大死因,2019年造成323萬人死亡;在台灣,COPD為國人第8大死因,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COPD死亡。 -
氣喘好發時節!夜晚咳不停 FeNO檢測揪氣管發炎過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91沈易綸指出,考量患者的氣喘症狀明顯,因此先安排「FeNO」非侵入性檢查,偵測氣管內嗜伊紅性血球增生情況,藉此判讀氣管發炎及過敏程度,檢查結果顯示,吐氣一氧化氮濃度果然高達90 ppb(正常下限約為25ppb),抽血過敏免疫球蛋白IgE為196 IU/mL(正常值1.31-165.3 IU/mL),特異性過敏原檢測也發現對塵螨、灰塵、貓狗毛等過敏原皆呈強陽性反應。 -
脫離呼吸器在病床上也要運動 平時保養兩件道具很重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13打從一出生人就開始呼吸到離開那天,每天吸氣吐氣其實相當不簡單,因為它必須動用到身體許多肌肉協助胸腔的擴張與縮小。對長期藉由呼吸器維生的病患來說,很有可能因為缺乏反覆訓練,就「忘記」怎麼呼吸了。事實上,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當下,訓練呼吸會用到的肌肉,都要透過身體不斷訓練,才能漸漸恢復自主呼吸能力。 -
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易輕忽 老菸槍氣喘發燒以為得新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74詹先生表示,自己多年前便得知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卻無規律追蹤,這些年來經常出現呼吸喘情形,僅間斷服藥症狀控制,直到最近發現僅僅爬3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咳嗽,近1星期內更出現發燒,適逢疫情期間,家人見狀嚇得先赴藥局買快篩試劑,所幸結果呈陰性,但家人還是不放心,連忙帶至醫院進一步詳細檢查。
-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6疫情嚴峻,許多慢性病患不敢回診領藥,健保署啟動啟動「遠距通訊診療」2.0版,有就醫需求者可以上網掛號預約,醫師透過遠距視訊,評估病情、開立處方,目前已有4,0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通訊醫療服務。 -
癌症骨轉移不再是絕症 最新冷凍膠技術提升癌友存活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0540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前3名分別為乳癌、肺癌及攝護腺癌,以往發生骨骼轉移後存活期約3至6個月;癌症骨骼轉移的症狀包含疼痛、骨頭缺損而最後會導致病理性骨折。 -
沒症狀幹嘛噴藥? 氣喘患者錯誤用藥心態恐增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98台大醫院胸腔內科王鶴健教授、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攜手分析2001年到2015年間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就醫情況與用藥習慣,結果發現,台灣氣喘患者因錯誤用藥習慣,提高急性惡化、死亡風險。 -
全台灣最先打AZ疫苗2人 蘇貞昌與陳時中今早完成接種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95今(22)日一早,行政院長蘇貞昌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皆前往台大醫院,在上午7時40分施打牛津AZ新冠疫苗,成為台灣最先接種疫苗人物,同時包含台大、長庚、新光等醫院,院長也都打下了第1針,希望能提高接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