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脾氣暴躁
-
6旬婦鼻涕倒流嚴重!吃藥10年無效 竟是牙齒長到鼻腔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5871名6旬婦人10年前出現鼻涕帶血絲及鼻涕倒流等狀況,檢查後以為是鼻竇炎,但用藥始終未改善,日前到醫院求診,竟發現有1顆牙齒長到鼻腔內。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說明,異生齒是指牙齒生長在口腔齒槽以外的地方,常見多出現在上顎骨部位,臨床上長在鼻腔內機率極低。 -
「清冠一號」投入抗疫! 面對新冠病毒中醫提強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893「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升免疫力才是當務之急。面對確診人數日益增加的情況,張賜興認為,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提升免疫力,首要之務就是每日維持充足的睡眠。中醫認為睡眠期間能修復五臟六腑,提高抵禦外邪能力,尤其是子時、午時正是補充體力的好時機。 -
確診者罹患「長新冠」疲倦上身 別輕忽染疫身心後遺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6此波Omicron本土疫情已有逾百萬人染疫,雖說絕大部分為輕症,但臨床發現有43%的確診者罹患「長新冠」,影響身心狀況,造成疲倦上身,且飽受注意力變差、睡眠障礙等困擾。 -
被疫情悶壞心情差 醫師門診發現患者酗酒惡習又復發!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21疫情重創許多家庭經濟,也讓不少成功戒酒的民眾又開始「追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提醒,酒癮再犯時,務必積極就醫,而家人應該給予支持,切勿潑冷水。 -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19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
失眠10多年求診西醫仍難入睡 中醫助眠不吃藥也能改善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64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常見的失眠問題可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3種類型,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與心理等因素;而關於失眠,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說明了「目不瞑」失眠的核心概念在「陽不入陰」,因此臨床上常見患者主訴睡不著時思緒紛亂,腦袋不停轉動,很累卻無法入睡的情形,如機器空轉無法靜止,中醫介入的手段會選用收斂安神的中藥「引陽入陰」,或針灸相關的穴位,目的在於放鬆身心理,避免神經訊號過度活化。 -
失眠又暴躁以為青春期壓力大 竟是這病導致甲狀腺亢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39葛瑞夫茲病(Graves’disease)是種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比成人較為少見,不過仍然是兒童時期甲狀腺亢進最常見的病因,較常發生在國中年紀左右的女孩子。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產生攻擊甲狀腺的抗體,部分抗體連接到甲促素(TSH)的感受器,刺激了甲狀腺,使得甲狀腺過度活化,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 -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921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某些疾病患者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患有血管炎、紅斑性天狼瘡、敗血症、白血病(血癌)也應提高警覺。另外,飲食失衡或長期偏好食用多鹽鹹食,如醬瓜,以及高油、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或有抽菸、酗酒者也容易罹患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