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腎臟內科
-
成為人生「腎」利組並不難! 專家教你復健運動顧腰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29腎臟是負責排毒的器官,透過運動流汗,可以加速排除尿毒素,長期規律的運動更能維持血壓的穩定。台灣目前洗腎人數約9萬多人,有近12%國人患有慢性腎衰竭,不論洗腎病人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長期以來都是世界第1,而且每年新增加洗腎病人數仍有8至9千人。王智賢醫師指出,腎病患者的下肢循環通常不是很好,血液容易堆積在雙腳造成腫脹,若是有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促進下半身血液回流。 -
吃素能延緩腎病? 專業醫師告訴你真相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296「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台灣,罹病者就高達200萬人,每年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人口更達7萬人以上。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期,前兩期患者的腎功能尚有正常人腎臟的60%,但已開始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第三、四期分別邁入中度、重度腎衰竭,會有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的情形;第五期則是末期腎臟病變,身體已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與水分。 -
幹細胞治療讓中風患者站起來 台灣生醫科技登國際媒體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635大腦一旦神經受損就相當難恢復,全台65歲以上民眾中,每12人就有1人發生中風,很可能因此不良於行甚至全身癱瘓,花蓮慈濟醫院利用脂肪幹細胞,成功協助腦中風患者恢復行動能力,獲得國家與世界注目,將在外交部與Discovery頻道合作《台灣無比精彩》節目中,在多國面前展示台灣生醫科技軟實力。 -
亂吃止痛藥恐留洗腎禍根! 急性腎損傷8年轉慢性腎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28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鈺翔表示,腎臟血管周邊細胞平時能穩定血管運作,當急性腎損傷出現,腎臟血管周邊細胞受到刺激,會轉化成肌纖維母細胞,作用在於圍堵傷害破損,但在腎臟狀況慢慢恢復,肌纖維母細胞數量應該要下降,血管周邊細胞也要回到正常作用,但仍有20 %血管周邊細胞異常。 -
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最多 新增洗腎病人逾半有糖尿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931位55歲男性病人,因連續2周食慾不振、雙腳浮腫而來醫院求診,問診之後才知道,病人患有糖尿病,深怕吃西藥導致腎臟損傷,最近5年再也沒看過醫師,也未吃藥;平常靠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當天看診時,血糖確實正常,但是詳細檢驗後發現,病人肌酸酐高達8毫克/毫升(正常值約1),同時合併嚴重貧血、酸血症、營養不良和高血鉀。經過藥物控制後,病情得到控制,尚不需要洗腎治療。 -
慢性腎臟病全球盛行率高 茹素飲食可降低罹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72郭克林以其發表於《營養學》期刊中的〈素食與慢性腎臟病〉研究說明,醫療團隊分析2005年至2016年於台北慈濟醫院接受自費健康檢查的40歲以上民眾,將5萬多筆資料依其飲食習慣分類,統計、分析檢驗相關數據,結果發現純素食者、奶蛋素食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較雜食者降低了14%至18%。 -
感冒後癱瘓成活死人 竟是罕病格林巴利症候群惹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8038楊自強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速度非常快,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
簡孝文指出,換血治療是將攻擊神經髓鞘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個案因發病近1個月後才轉至本院治療,為了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故總共換血了7次,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 -
台灣洗腎發生率全球之冠 關鍵在三高慢性病控制不佳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891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的殺手,張哲銘解釋,有些民眾擔心吃藥傷腎,因此並未依照醫師指示用藥,想到才吃或自行停藥,長久下來都會導致腎臟功能變差,進而增加洗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