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出血
-
中風令人措手不及 定期健檢可防患於未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38我們腦部的運作需仰賴密密麻麻分布的腦血管來輸送氧氣及養分,當腦血流受阻超過1到2分鐘,腦細胞就會因缺血而造成永久性傷害,容易引發腦中風。而當血管出問題時,有兩種情況:阻塞或是破裂。若是阻塞,為腦梗塞;血管壁破裂,為腦出血。一般而言,中風的病人當中,有70%都是腦梗塞,只有30%屬於腦出血。 -
頭痛頸硬是感冒? 當心高致死率剝離性動脈瘤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77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道杰說明,經腦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李太太顱內椎體動脈出現「剝離性動脈瘤」。一般椎體動脈血管只有一條,但該名患者血管卻剝離成兩條,導致血行受到干擾,形成所謂「剝離性動脈瘤」,造成腦血流不順,進而引發缺血性中風或腦部大出血。 -
突發癲癇倒地 女高中生罹罕見腦動靜脈畸形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152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楊道杰醫師說明,郭同學是在出考場不久,突然劇烈頭痛不支倒地,隨後被救護車送往附近醫院急診室。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與血管攝影,發現是右邊的腦動靜脈畸形,需要進行開刀手術。 -
照護銀髮族健康 不能輕忽小毛病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944一位長年糖尿病的老奶奶,因為晚上反覆跌倒,安排住院尋找病因,她提到:「都是安眠藥害的,我是吃了安眠藥才一直跌倒,沒吃以前都不會。」,將跌倒的症狀歸咎於服用安眠藥,並要求醫師停藥或改開另種藥物。看似簡單沒問題的處理方法,直到醫師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奶奶的平衡感很差,只要閉起眼睛,就無法感受到自己身體的位置。神經檢查時也發現她因為長年糖尿病,引發周邊神經病變,影響正常神經功能。 -
綠茶、咖啡 預防腦中風好幫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81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長達13年的研究,觀察大約84000名的日本成年人,研究他們喝綠茶或咖啡的習慣,分析飲食習慣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中受訪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和生活習慣,例如是否抽煙、飲酒及運動等因素都被納入考量。 -
免費報名》台北市紅十字會 冠心病衛教講座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36憋尿與血壓有關?原來是人在憋尿時,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值會自動上升20到30,這對原本就是高血壓患者的人更是危險。另外,排尿後腹腔壓力下降,血液重新分配,迷走神經興奮引起心動過緩,血壓又會突然下降,不但高血壓患者容易感到暈眩,更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
挽救中風6小時病患 3T核磁共振立大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147雙和醫院副院長、影像醫學部主任的陳啟仁表示,蔣先生送至醫院時,左半邊手腳已不聽使喚,透過3T核磁共振儀器檢查後,發現患者右側中大腦動脈全都堵塞,幸好腦部組織尚未壞死,因此醫療團隊馬上進行「經動脈介入治療」打通血管。 -
抗憂鬱藥物 潛藏出血性中風危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898英國倫敦安大略西方大學的研究者Hackam和同事們,一共分析16項研究,這16項研究共有50萬名參與者。Hackam的團隊從研究中發現,這些有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其中40到50%的參與者,可能有大腦出血症狀,意指出血性的腦中風。研究得知,這些人多是服用左洛復、帕羅西汀或其他常見的抗憂鬱藥物,而服用這類藥物與出血性中風的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