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瘤
-
小二男童不愛英文課 竟犯頭痛想逃學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53「小孩也會頭痛,這並非成人的專利」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范碧娟說,打從孩子有表達能力開始,就有可能抱怨頭痛。以常見的偏頭痛為例,男孩發作的時間較早,平均在7歲;而女孩較晚,平均約11歲時發作。 -
捕捉希望攝影比賽 「一路到底」獲癌友組冠軍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998醫學的進步,讓癌症不再是絕症,但治療過程的辛苦加上心理的恐懼,常常讓病友吃不好也睡不好,而病友心理的調適,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外,最終還是回到癌友自己的療癒。 -
視野缺損漏看字 16歲少年確診為腦瘤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89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副院長廖士傑表示,顱咽管瘤多發生在青少年,少數是50歲以後發病者,由顱咽管殘餘上皮所產生,是發展緩慢的良性顱內腫瘤,症狀與腫瘤大小、位置、年齡等因素有關,如晨間頭痛、視野缺損、內分泌異常、水腦症等。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為輔。 -
罹癌「三因」中幾招? 中醫治癌從根本著手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61人生中醫診所院長楊永榮博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裡,罹癌不外乎「三因」,也就是所謂的「內因」、「外因」及「不內外因」。「內因」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外因」則為風、寒、暑、溼、燥、熱等四時不正之氣;「不內外因」屬於飲食勞倦、跌打損傷類,由外在物理慢性刺激、損傷人體器官所生。雖然各種癌症發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不脫離長期精神抑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化學物質殘留等危險因子。 -
WHO列手機為2B級致癌物 人體致癌證據尚不足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941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引起媒體大眾關注。甚至流傳「用手機達10年以上的人,在腦部罹患神經膠質瘤(一種腦癌)的機率是常人的兩倍」的說法。 -
利用電極刺激深腦部 巴金森氏症重返職場有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92衛福部2014年統計顯示,國內約每10萬人中有400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集中在65至80歲,年紀越大,罹病人數越多。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說明,巴金森氏症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型患者通常為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通常病因為中風、外傷、腦發炎等症狀引起。
-
年後轉職好焦慮 引發反覆性耳鳴及眩暈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50收治這名病患的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年後求診的病人增加,有不少患者和劉先生的案例類似,尤其是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血液循環差的人,一開始會出現手腳麻痺、全身痠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產生頭暈、耳鳴,不可輕忽。但許多眩暈症病例,是沒有併發耳鳴或重聽,則必需考量是否有腦部疾病,包括腦中風前兆,腦瘤、、、等病變,可給腦神經內科會診。 -
熟女長腦瘤 體重三年暴增40公斤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074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張承能教授表示,腦下垂體腫瘤庫欣氏病好發於女性,臨床中常見的症狀為月亮臉、水牛肩、體重莫名增加等,患者來說常因症狀改變外貌而喪失自信,飽受身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