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血管疾病
-
常失眠、睡不好恐致高血壓! 醫師揭露「自殺式睡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30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一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8千萬人曾患腦中風 剖析「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90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是高死亡率與致殘率的疾病,但幾乎所有的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由於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而成為台灣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將造成終身殘廢,三分之一中度殘廢,生活部分需仰賴他人照顧,剩餘三分之一則為輕度功能障礙,即使可以回歸社會和自我生活照顧,身體動作已大不如前。 -
右臉面癱右眼皮無法閉合 顏面神經麻痺山元式針療有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45為什麼會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呢?高資承醫師說明,「顏面神經」是自腦幹出來經顳骨到臉頰約14到17公分的神經,功能包括控制臉部表情肌肉、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當第7對腦神經的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受損時,則可能產生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會失去控制單側臉部肌肉的功能,出現如歪嘴、半邊臉麻木或感覺遲鈍、半邊臉不能動、喝水會漏水、牙齒不能全然露出、眼睛不能閉合、容易流淚、額頭無法上抬、味覺喪失或遲鈍等症狀。 -
真有腦中風家族 NOTCH3基因突變腦中風危險高11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02台北榮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發布,台灣人特有腦中風突變基因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檢測7千餘例各年齡層的一般成人民眾,與8百例腦中風病友的NOTCH3基因R544C突變,發現約百分之1的國人帶有此基因突變,共約23萬人。 -
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 專家建議從預防3高開始做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86直到今年李小姐開始感覺左手容易發麻無力,但也沒為生活上帶來什麼不便,自認應該沒什麼嚴重的病痛。但在家人安排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後,報告結果顯示李小姐血壓偏高並有高血脂的問題,而腦部磁振造影(MRI)影像發現有腦血管阻塞現象,再晚一步發現,恐引發腦中風。 -
心律不整不只心臟出問題 這些器官可能也受累併發症多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66心臟本身的養分與氧氣來自於冠狀動脈供應的新鮮血液,對於維持心臟功能非常重要。偶發性的早期收縮影響最小,心律過速的心室頻脈則會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60%左右,及心臟收縮輸出量減少80%以上。 -
女性更年期後生心理交互影響 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倍增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91857歲的林太太從去年開始,生理期出現不規則,到現在已完全停止。也常常時不時就容易感到燥熱、發汗。也有可能是沒有運動習慣,半年內快速發胖了5公斤,腰圍也明顯變粗。 -
腦中風發作分秒必爭 牢記F.A.S.T把握就醫黃金時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51衛生福利部急診就診統計資料指出,腦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且30歲以上青壯年發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高雄地區腦血管疾病每年發生人數就已突破6千多人,為南台灣人數最多的縣市。義大醫院腦中風中心成立後,更透過優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急診中風醫囑、縮短檢查報告產出時間、優化醫病溝通流程等方式,加速患者救治。掌握黃金救治時間,2小時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比例達15%,血管疏通率高達71%,降低病人失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