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腫瘤標記
-
減肥瘦了四肢大腹依舊 她輸卵管藏16公斤水瘤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25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指出,水瘤在醫學上稱為「囊腫」,位於輸卵管的水瘤屬於胚胎期穆勒氏管的遺跡,盛行率約有3%至7%,大多沒有症狀,會自行消失,只有少數女性因此輸卵管、卵巢扭轉,或影響輸卵管生殖功能而導致不孕。 -
乳篩工具有7種 黃星華醫師健康開講說分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508乳癌可藉由「分期」界定癌細胞在體內的範圍,第0至3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都有70%以上,但進入第4期後存活率大幅跌至24%,證明「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病情控制有重要的影響。目前乳房篩檢的工具分7種,其功能性不盡相同,黃星華簡單分析各個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讓處於不同年齡、風險族群的民眾能充分了解,並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 -
模擬遊戲助醫病溝通 患者選擇療程不盲目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07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楊盈盈說明,傳統醫病溝通以衛教單張、照片及影像為主,無法讓病人及家屬有系統且詳細地了解治療選項及優缺點,相較之下,「延展實境疾病決策及衛教輔助工具(XR Aids)」讓當事人處於遊戲中,身歷其境,能夠快速且充分得知治療細節及後續照護,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
乳癌病友不想當少奶奶 術前輔助治療新選擇
癌症新知 / 乳癌3697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這部微電影反映出許多乳癌病友的心聲,尤其是年輕癌友在面對女性象徵──乳房,可能面臨切除的衝擊時,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根據國健署2013年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罹癌人數高達1萬1,281人,較前年新增了3,307人,是所有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平均每天約有31名女性罹患乳癌。 -
子宮內膜異位拖延治療 卵巢腫瘤如小玉西瓜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585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這名病患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在其他醫院接受過2次手術搭配藥物治療,3年前再度復發,轉至北醫附醫婦產部求診,再度接受手術治療。 -
癌友術後仍抽菸 恐影響五年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670術後追蹤的檢查結果不但影響患者及家屬的心情,也決定醫師的治療方針。台北附醫外科部副主任魏柏立表示,目前最常用於大腸直腸癌術後追蹤的癌症腫瘤指數CEA(癌胚抗原),容易被吸菸或體內與癌症無關的發炎反應所影響,因此常須搭配其他檢查,才能確診。 -
保肛大作戰! 低位直腸癌治療免切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39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起血便不斷,以為是痔瘡引起,並不以為意。2013年3月,赴美洽公,餐餐攝取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持續一個多月,就醫檢查竟發現直腸有嚴重病變。 -
全球每年140萬人死於肺癌 亞洲佔一半
癌症新知 / 肺癌42就台灣來說,肺癌是國人罹癌的頭號殺手,自2007年起,連續蟬聯癌症死因第一位至今,平均每5位死於癌症的病人就有一位是因為肺癌。但由於肺癌並沒有所謂的典型症狀,只有警訊,因此多數肺癌發現時都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