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腸瘜肉
-
余苑綺生第2胎卻直腸癌復發 孕期罹癌怎麼做?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147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儘管每年大腸直腸癌患者新增人數位居排行榜之冠,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
恐怖罹癌基因 38歲的她竟有逾百顆腸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49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而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至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占1%,並不多見,但只要基因變異缺損,就一定必中。 -
遠離沉默殺手大腸癌 定期篩檢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4747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每年罹患人數約1萬5千人;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
抗癌3箭齊發 遠離癌症風險就該這樣做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17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無分窮貴,都有罹癌可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健康生活、抗癌「3支箭」即「我願意戒除抽菸、喝酒、嚼檳榔」、「我符合篩檢資格,我願意4癌篩檢全壘打」、「假如我是癌症病人,我願意接受治療」,希望全民免於癌症威脅。 -
熬夜、加班、亂吃、不動 大腸瘜肉風險增
癌症新知 / 腸癌1309你是「腸『瘜』四操人」嗎?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大腸瘜肉好發於路邊攤及夜市、工業區及科學園區、沙發、電影院等4大聚落,如果飲食不定時、不定量,工時超長,經常熬夜、久坐不動等,就屬於高風險族群。 -
熬夜、加班、亂吃、不動 大腸瘜肉風險增
癌症新知 / 腸癌3921你是「腸『瘜』四操人」嗎?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大腸瘜肉好發於路邊攤及夜市、工業區及科學園區、沙發、電影院等4大聚落,如果飲食不定時、不定量,工時超長,經常熬夜、久坐不動等,就屬於高風險族群。 -
腸胃疾病分世代 典型症狀各不相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40調查發現:功能性消化不良、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為20歲世代較為明顯的腸胃問題;30歲世代的腸胃困擾則以便秘為主;40歲為胃潰瘍;到了50歲,腸胃困擾分別是痔瘡、大腸瘜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
大腸癌早期發現 掌握黃金治療期求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589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為此,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免費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亦不需要限制飲食,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