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腹部肥胖
-
乳癌患者憂成少奶奶 乳房重建找回自信常見手術分3類
癌症新知 / 乳癌3579亞東醫院形體美容中心主任湯月碧分享,先前1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年僅27歲就確診乳癌,經外科醫師診斷後執行左側乳房全切除術,雖然預後良好,卻也損失一側乳房,對妙齡女子而言實屬沉重。 -
女性更年期後生心理交互影響 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倍增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91157歲的林太太從去年開始,生理期出現不規則,到現在已完全停止。也常常時不時就容易感到燥熱、發汗。也有可能是沒有運動習慣,半年內快速發胖了5公斤,腰圍也明顯變粗。 -
不讓大腦提早老化 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2大補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891高齡人口會帶來健康危機及社會問題,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台灣過去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 -
「腹」爸爸BMI超標 恐成代謝症候群一員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74「啤酒肚」雖常見在許多爸爸們身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腹」爸爸們千萬別小看體重過重及腰圍過粗問題。腰圍過粗(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積造成的腹部肥胖,也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上升。 -
女性內臟脂肪多1公斤 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7倍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73科學家還找出會200多種會影響內臟脂肪量的基因,其中很大1部分基因與行為有關,腹部肥胖的主因吃得太多而運動量太少,但脂肪如何在體內分布有個體差異。 -
慢性病風險「腰」知道 調查:5成青壯族半年沒量腰圍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38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調查,40歲以上受檢者中,35.5%有代謝症候群(男性35.5%,女性35.5%)。另根據107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顯示,18至39歲超過半年沒量過腰圍有52.1%(男性51.2%,女性53.2%),40至64歲有50.8%(男性47.6%,女性53.9%),65歲以上有36.9%(男性36.7%,女性37.2%);而18至39歲從未量過腰圍有7.7%,40至64歲有13.8%,65歲以上有33.2%。 -
善用成人預防保健 及早揪出危險因子政府買單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292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全國有超過188萬人接受服務,利用率最高者為60至64歲族群(38.5%),其中女性(43.7%)大於男性(32.9%),利用率最低者為40至44歲族群(23.7%),同樣女性(26.7%)大於男性(20.6%)。40至44歲是男性拼事業與經營家庭的重要階段,但不到4分之1的男性使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顯示男性較容易輕忽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
年後減重遠離肥胖 營養師:飲食習慣是關鍵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4319春節假期結束,許多人因過年期間吃吃喝喝導致體重上升,又得展開減重計畫。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種慢性病,造成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脂等風險比正常體態的人多3倍;罹患高血壓、膝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痛風等機率則增加2倍。營養師提醒,均衡飲食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肥胖者體重降低5%就能改善血壓與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