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膠囊
-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病灶! 克服腸鏡盲點確診克隆氏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221名35歲男性業務員近1年來反覆腹痛腹瀉,也常因為腹脹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經檢查後發現是罕見的「克隆氏症」,病人會因為小腸反覆發炎導致腸胃道症狀,所幸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也停止往下掉。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科系胃腸科主任章振旺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視疾病侵犯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可從口腔延伸至肛門任何一處,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少數病人會有血便問題,疾病初期容易被誤認只是單純腸胃炎或腸躁症,而被患者忽略。 -
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0448國人食用保健食品風氣盛行,但對於產品的保存是否都做對了呢?許多民眾對於保健食品保存的方式存在許多錯誤觀念,導致保健食品變質,吃了不但無益,反而可能傷身。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藥師針對民眾常見的保存迷思逐一破解,並提供正確的保存方法,以確保民眾吃得安心,並且吃出健康。 -
食藥署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 罰金最重破千萬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177藝人代言產品再度出包,食藥署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名單,「A.H.A關捷挺固立」廣告內容過於誇張、涉及療效,遭重罰違1124萬,位居違規廣告之首,廣告代言人郭子乾則遭罰216萬元。食藥署呼籲民眾,凡廣告內容太吸引人,務必提高警覺,聰明判斷產品資訊,對於宣稱具有療效的廣告內容更勿輕信、勿衝動購買,以免花錢受騙!如發現身體不適的情形,應尋求正規之醫療管道就醫。 -
枇杷膏有2種!食品、藥品功效大不同 藥師教你1秒辨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962同樣是枇杷膏,價格也差不多,為何有些屬於食品、保健食品,有些卻是「藥品」級,具有止咳化痰功效,常讓消費者霧沙沙。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藥品、保健食品的名稱或包裝相似,不少民眾混淆「藥品」與「食品」差別,以致延誤治療,建議購買前認明產品標示,諮詢藥局藥師。 -
服用膠囊咬破吞入效果好? 專家示警:影響藥效還傷胃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504膠囊是1種常見藥品劑型,方便吞服,且可避免藥品氣味過於刺鼻,但部分民眾因吞嚥困難而將膠囊打開或咬破膠囊服用,食藥署提醒,這是錯誤的用藥方式,會破壞藥物釋放速率和作用時間,進而影響藥效,或是刺激胃部,引發腸胃不適。 -
年節掃除別忘了整理家中藥品! 專家教你正確保存回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322過年大掃除時,常清出不少指示用藥、或是醫師開立的處方用藥,該如何整理,及保存呢? -
阿嬤解黑便、頭暈竟小腸出血 氣囊式小腸鏡精準揪病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0482歲的陳女士,長期患有末期腎臟病,每週規律洗腎3次。半個月前,解便時發現變為軟質黑色,偶爾還會頭暈無力。於是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門診就醫,吳醫師懷疑可能是小腸出血,於是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檢查發現空腸有出血情形,隨即安排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進行止血 -
廢棄藥品怎麼處理?別再隨手扔 食藥署指導正確3步驟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712不同藥品,回收丟棄的方式也不同,舉例來說,特殊藥品(如針劑、抗腫瘤藥品、抗生素、荷爾蒙藥品及管制藥品)需拿回醫療機構或藥局回收;一般膠囊及錠劑藥品可直接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但如果是藥水,切勿倒入馬桶或水槽中,需先以吸水物質(如砂土、咖啡渣、茶葉、報紙等)放進夾鏈袋或塑膠袋中,再將將藥水倒入袋中後確實密封,最後把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其他藥品包裝或容器則依規定進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