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臨床醫學
-
塑膠微粒生活中無所不在 你喝的茶包可能也有塑膠微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433網傳「茶包會釋放塑膠微粒,是隱藏的健康殺手」,引起不少消費者擔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塑膠茶包確實會釋出塑膠微粒,而塑膠微粒早已存在生活環境中,至於是否對人體造成危害,目前尚未有定論。 -
疼痛只能靠吃止痛藥? 吃對食物也能幫助緩解慢性疼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717身體長期疼痛,不只影響生活,更可能危及生命!「疼痛」是身體重要的生理反應警訊,董氏基金會提醒當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能轉為慢性疼痛。許多人選擇忍耐或自行服用止痛藥,卻忽略了慢性疼痛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研究顯示,慢性疼痛患者罹患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顯著增加,死亡率也相對較高。千萬別輕忽身體的疼痛警訊,積極面對才能守護健康。 -
治療過敏兒氣喘!長庚推新技術 證實糞便採檢優於抽血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75台灣學齡前兒童的氣喘盛行率高達10%,約有 12 萬名孩童深受其擾。為了改善診斷與追蹤方式,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志勇率領研究團隊,成功運用核磁共振儀(NMR)代謝光譜分析技術,以非侵入性方式動態監測腸道健康。 -
鬧肚子都是壞菌惹禍! 益生菌「救胃機制」真的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54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腸道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表示,腸道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除了負責消化吸收食物外,也是免疫系統的主要防線之一。維持腸道健康對於整體健康非常重要,而食用益生菌商品也成為現代人維護腸道健康的新選擇。 -
波波醫師惹爭議 衛福部:偏鄉計畫以本土醫師優先考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9030波波醫師引發爭議,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衛福部偏鄉計畫為波波牙醫大開後門,希望賴清德總統遵守選時承諾,不再增加實習名額。對此,賴清德於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依衛福部規定,每年國外回台實習名額就是50名,承諾不會提高名額。 -
化療後恐面臨神經學症狀 中醫針灸能改善手腳麻木問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2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表示,部分化學治療藥物如紫杉醇類、鉑類、長春花鹼類等,具有程度不一的神經毒性。據統計,完成治療後1個月,約68%的患者持續出現手足感覺受損等神經學症狀;經過半年之後,仍然會有30%患者帶有難以解決的手足麻痺症狀。 -
國衛院與華碩簽合作意向書 攜手打造台版「劍橋一號」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6979我國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家衛生研究院、華碩集團結盟21日舉辦合作簽約儀式,雙方攜手研發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運用生醫大數據,加速推動醫療資訊科技,為台灣醫療資訊科技產業奠定厚實基礎。 -
癌症免疫治療不斷突破 醫: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新選擇
癌症新知 / 肺癌6351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50年癌症新發病例預計將超過3500萬人,相比2022年增加77%,其中肺癌死亡人數更是排名第1如何精準、有效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界最重要課題,近年也發展出許多創新治療,如癌症免疫療法、第3代標靶藥物等,其中癌症免疫治療近年來更是不斷突破,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表示,癌症免疫治療適應症從晚期逐漸涵蓋至早期,提供臨床醫師更多的治療選擇,相信能帶來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