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發性出血
-
擔心血栓問題長輩不敢打AZ? 這類血栓才與疫苗有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9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血栓分為2大類,常見的是肺部、下肢深部靜脈,目前證實均與疫苗沒有相關性。另一種則相當罕見,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這確實出現危險訊號,國外發現,施打疫苗後,罹病機率有上升趨勢。 -
台灣首例AZ疫苗血栓事件! 30歲男施打7天後出現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57牛津AZ疫苗血栓風險,曾讓台灣民眾駐足不前,在疫情催促下才紛紛施打,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發生首例施打AZ疫苗血栓事件,個案是名30多歲男性,接種後第7天症狀出現,目前已逐漸恢復。 -
女童鼻血不止四肢出現紅斑與瘀青 紫斑症嚴重恐奪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124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蘇旻昱醫師說明,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簡稱ITP)是因人體的免疫系統誤將血小板辨識為外來物質,其所產生的抗體破壞血小板,影響血小板的生成使得數量低下(正常數量為150,000至400,000/ul),無法凝結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而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 -
B型血友病醫療新發展 有望達到「零出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52血友病為一種遺傳性基因缺陷,大部分患者為男性,該病會影響血液凝血功能,讓出血時間延長,難以止住。治療方式分需求性及預防性兩種,需求性為出血時再注射凝血因子,但由於出血部位約有七成好發於關節處,長期出血易使關節磨損變形,甚至不良於行。而常規治療則是針對重度血友病患,每周固定注射凝血因子,可降低自發性出血風險。 -
血友病患出血頻繁 傷及關節險殘疾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240據統計,台灣目前有1336名血友病患,林口長庚醫院血友病暨凝血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鴻表示,由於患者血液不易凝固,出血時需注射治療型凝血因子,平時也應定期注射凝血因子,進行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