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致癌物質
-
成大開立職業傷病門診 確診石綿暴露致癌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28職環部主任郭耀昌醫師表示,今年(2017年)內,成大醫院診斷出2名因工作中石綿暴露導致肺癌的案例,其中一名謝先生從事電線製造壓出生產作業21年,工作中會接觸到滑石粉,經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協同作業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現場採樣,發現其中含有石綿成分;另一位劉先生從事金屬拋光作業41年,工作上需使用到拋光砂輪「海綿輪」,操作過程因海綿輪磨擦裂解產生粉塵微粒,工作現場無通風排氣設備,且未使用呼吸防護用具。 -
石綿粉塵職災危害大 政府補償機制不足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01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於7月19日,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致命粉塵》新書發表會,希冀透過書籍的出版,讓勞工、社會大眾、醫療專業人員、工安衛人員等族群,正視台灣的職業病問題,也希望讓國家正視現有職業病補償機制的不足。 -
冷凍微針消滅腫瘤 肺癌局部療法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肺癌4705局部療法又以冷凍微針屬較新技術,其侵入性較低,可重複接受治療,不會有傳統放射線治療的劑量累積問題。黃才旺醫師解釋,與電燒或射頻療法相比,冷凍微針的氣胸或出血併發症也相對較低,臨床統計亦顯示冷凍微針術後控制率高達90%。 -
電磁波成隱形殺手 聽神經瘤造成突發性耳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17聽神經瘤最常見是來自電磁波的傷害,許文龍醫師指出,臨床上遇到很多案例都因為平日手機使用量過大而前來求診,手機放在耳朵旁接聽時,距離腦內的聽神經僅約2公分,若時常受到電磁波照射,傷害很大。 -
代謝症候群患者 大腸瘜肉風險高
癌症新知 / 腸癌3717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瘜肉)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台大醫院的研究也曾指出,40至49歲,抽菸並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發生大腸腺瘤的機率較高。 -
多發性肺腫瘤成趨勢 冷凍微針凍死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肺癌5847醫師指出,隨著空氣汙染問題嚴重,過去好發於60至70歲的肺癌,現在甚至有30多歲就得病的年輕人,而且腫瘤發生的型態從過去的單一腫瘤,轉變為多發性腫瘤的趨勢(即病患的腫瘤有多顆,並且各自獨立、分散在肺部不同位置)。此時,過去以手術、放射線和化學治療三種治療方式已不敷使用,「冷凍微針治療」則提供了肺癌多一種治療利器。 -
鐵板料理恐致癌? 專家:焦黑食物別入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50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公布「都會民眾飲食習慣與外食偏好大調查」,共有502名、校園周圍16歲以上的學生與上班族受試者。結果發現,半數學生、上班族早餐以外食解決,其中以早餐店居多。 -
中秋烤肉健康吃 彩虹蔬果取代紅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7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