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董旭英
-
透過實際言語或行為幫助 能有效排解焦慮增添幸福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86研究發現,實踐「愛心與仁慈組」者的連結感、關心和同理心增加且焦慮下降;「相互連結組」則更具同理心和連結感;「向下的社會比較組」則未有任何改善,且在同理心、關心和連結感明顯比「愛心與仁慈組」差。結果顯示將愛與仁慈擴展到他人身上,能減少焦慮、增加快樂、同理心和社會連結感。 -
青少年憂鬱來自課業 促進心理健康從舒壓做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47青少年的壓力隨年紀增長,情緒問題也越來越需要受到重視。電影《切小金家的旅館》主角張庭瑚回憶自己在高中時,曾因模擬考名次墊底而回家大哭,嚇壞了家人,所幸在媽媽開導下,多運動打球,轉移注意力,才漸漸穩定情緒。藉由自身經驗,他鼓勵年輕人應該找到最佳舒壓方法,別讓壓力打亂生活步調。 -
青少年憂鬱怎麼辦? 專家:傾聽是最好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61「少年維特的煩惱」到底是什麼?在迷惘的年紀,課業壓力重、沈迷網路世界、對未來無望,青少年憂鬱的比率越來越高。專家呼籲,政府積極推廣「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建議最好從小學階段就提供相關輔導,提供憂鬱青少年多元協助管道。 -
青少年憂鬱怎麼辦? 專家:傾聽是最好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27「少年維特的煩惱」到底是什麼?在迷惘的年紀,課業壓力重、沈迷網路世界、對未來無望,青少年憂鬱的比率越來越高。專家呼籲,政府積極推廣「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建議最好從小學階段就提供相關輔導,提供憂鬱青少年多元協助管道。 -
想念對方如何表達? 女性較被動且緊張不安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636為了探討大眾和想念的人之聯繫現況與情緒間的關聯,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透過線上問卷調查,發現雖然手機、線上通訊軟體越來越普及,但普羅大眾的人際關係卻似乎越來越疏離。
-
大考進入倒數計時 考生正確紓壓積極應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74台灣的國、高中生常以聽音樂或唱歌作為主要的紓壓方式,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與2013年系列調查中發現,若青少年總是以「抽菸喝酒」、「大吃大喝」、「不管他」為紓壓方式,則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人員協助的比例高於採用其他紓壓方式者。 -
多說好話心情好 親子互動以鼓勵取代負面溝通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722董氏基金會與遠傳電信發表台灣首度「兒童青少年鼓勵語詞與情緒關係調查」報告,研究對象為小學中年級、高年級及國中生。從回收共2,077份有效問卷發現,近四成兒童、青少年許久沒聽到好話;三成二的兒童、青少年超過一周以上沒有聽到父母說鼓勵的話。 -
面對大考挑戰 要懂得掌握情緒以運動紓壓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396台灣學生在考試競爭中長大,「考世」無法避免。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表示,多數學生面對考試,總會想要得到「特定」的成績、學校及目標,建議學生把大考當成人生中的「一個」考驗而非「唯一」,並視之為人生「中點」而非「終點」;在準備時除訂定讀書計畫,更要維持平常的休閒生活,同時與周遭親友分享心情,避免讓考試壓力成為心理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