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蔬菜水果
-
立春天氣回暖!身體卻生病 中醫揭病因提醒2類人注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83從年前到年後,連續幾波寒流想必凍壞了許多人!加上年關交界期,民眾工作勞累,過年假期要返家掃除、團圓吃飯,還會熬夜打麻將、追劇等,中醫師涂育維提醒,如果禦寒準備不足或操勞過度的話,身體會堆積過多的火氣,這時容易應驗《黃帝內經》中的「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流當下可能沒事,但一到立春乍暖還寒之時,就會大病一場,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或體虛患者需要特別當心。 -
年假接近尾聲體重悄悄飆升! 國健署提供5招調整飲食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3過年10天連假已經接近尾聲,家人圍爐團聚話家常的同時,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的食物或零食,其中暗藏高油、高鹽、高糖及膳食纖維不足等常見的問題,加上過年運動量不足,常出現所謂的「吃飽睏,睏飽吃」以及不正常的生活型態,幾天連假下來,會先從體重的增加來呈現。 -
疫情趨緩大腸癌篩檢量增12.4% 男性篩檢人數較女性少
癌症新知 / 腸癌2305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也就是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 -
惱人痔瘡怎麼辦? 常見症狀、手術療程懶人包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38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痔瘡被認為是人體的「肛門軟墊」,能維持肛門張力,幫助肛門口密封,好發於右前、右後、左側3個位置。當肛門周圍面臨壓力時,例如久坐導致肛門直腸內壓力上升,就可能導致肛門軟墊的結締組織彈性疲軟,組織過度增生並向外滑出,嚴重的內痔脫垂甚至會掉出肛門外。 -
便秘狂吃益生菌有效嗎? 網揭6招教你遠離排便困擾!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25現代人常吃外食營養攝取不足,又缺乏規律性的運動,加上壓力大所導致的作息不正常,易造成排便不順暢、便祕等困擾。但長期便秘不僅容易在體內累積毒素,更會影響體重數字、腸道健康與腸道菌叢生態!關於「預防便秘」的相關話題,均衡飲食是最多人提到的要點、補充益生菌則位居聲量第2名,還有大量補充水分也十分重要。改善便祕要從日常飲食起居中保持良好習慣,守護腸道健康,迎向快意人生! -
這些人是痔瘡高風險族群! 治療與預防專家1次告訴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64鄭詩鋒醫師指出,若痔瘡持續引起患者不適,會先考慮採用保守治療,包括調整飲食、生活習慣,透過服藥如抗生素、軟便劑來改善便秘、幫助排便及抗發炎,輔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以及塗抹藥物和塞劑,來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搔癢,通常用藥1至2週,就會改善很多。 -
吃素還是得大腸癌? 營養師:挑對食物正確烹煮是關鍵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14吃素的方式有很多,且不良飲食習慣也不是罹患大腸癌的唯一原因。不過,如果是健康吃素者,只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如全榖雜糧類、豆類、堅果、蔬菜及水果,並非需要吃全素,即使是蛋奶素、鍋邊素,也都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預防罹患大腸癌。洪若樸指出,吃素的方式可以根據宗教信仰及個人需求而不同,常見的種類有全素、五辛素、蛋奶素、鍋邊素等。其實吃素的種類與是否會罹患大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關鍵是食物種類的選擇及烹調方式。 -
輕症居隔怎麼吃? 營養師公開提升抗疫保護力飲食清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99國內新冠肺炎染疫人數持續升高,不少民眾確診後都得在家居隔,此時確診者的營養狀況、免疫力和從疾病中恢復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當感染新冠肺炎時,發炎反應和氧化反應都會升高,導致免疫力降低,也會對營養狀況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