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處方
-
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聯合22縣市 推免費潛伏感染檢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897以往結核病被視為絕症,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經常咳血,醫界認為,應是罹患結核病,侵犯肺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如今醫藥科學昌明,但結核病仍為主要傳染疾病,去年全台新增6222名個案,專家提醒,結核病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受「潛伏結核感染篩檢」、完整的預防性治療,可降低9成以上發病的機率。 -
反覆胃痛吃藥就沒事? 醫提醒找出胃炎致病原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488人體的皮膚會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現發炎紅腫傷口,胃部的黏膜細胞也一樣!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但胃部的發炎不像皮膚一樣顯而易見,而是用疼痛和不適感顯現,甚至無明顯症狀,若疏於保養及治療,長期慢性胃炎還可能惡化為胃癌!因此,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
蠶豆症不只避吃蠶豆! 多種藥物潛藏溶血風險不可大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793蠶豆症是一種遺傳疾病,「蠶豆症」的學名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是一種與X染色體相關的遺傳疾病。G6PD是一種酵素,在紅血球中扮演抗氧化的重要角色。當G6PD酵素不足時,紅血球容易因氧化損傷而破裂,導致溶血性貧血。 -
結核病防治新策略!強化潛伏性結核檢驗 降低發病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26台灣結核病防治工作持續取得成效,但結核病的威脅仍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最新統計資料,台灣的結核病發病率雖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6000多例新發病例,且潛伏性結核的比例亦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雲翔指出,根據疾管署統計,2023年台灣結核病新發病例數為6,584例,每10萬人口發生率為28.2人。 -
葉酸對胎兒神經系統發展很重要! 葉酸怎麼補才正確?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7820葉酸不足恐影響胎兒發育!根據國民健康署108至11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我國20至49歲育齡婦女中有10.29%缺乏葉酸(血清葉酸濃度<6ng/ml),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備孕婦女應重視葉酸攝取。葉酸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營養素,缺乏可能導致發育缺陷。有懷孕計畫的女性,應在備孕期間注意均衡飲食,並適量補充葉酸,為母嬰健康打好基礎。 -
慢箋釋出率10年增1成!醫藥分業30年 成效不彰引關注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275健保署統計,去年第3季全國醫療院所慢性病處方箋釋出率為42.05%,與10年前同期相較,僅成長1成,但若與鄰國日本慢箋釋出率達9成相比,真的是遠遠不及。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指出,慢箋釋出率超過4成,這個數字恐怕被高估,因為如果扣掉各醫院門前藥局,實際釋出率可能只有2成多,醫藥分業上路已快30年,成效依舊不彰。 -
低溫來襲手腳冷吱吱!小心是腦中風警訊 醫曝危險因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301還有2位民眾分別是40歲和60多歲,罹患耳中風,導致聽力下降,經建議服用循利寧,幫助神經修復、末梢循環暢通,也對聽力改善有幫助。除此之外,游純宜藥師呼籲,若有中風家族病史應特別留意,她分享曾遇過1位20多歲年輕人收縮壓一量超過190mmHg以上,因為沒感覺而不自知,經過衛教宣導可能是引發中風的不定時炸彈,才有所警覺。 -
首台國產智能化療調配機器手臂上陣 比人工配藥更高效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727為了推動數位轉型,提升醫療品質,奇美醫院與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完成台灣第1台國產「智能化療調配機器手臂」,目前已成功調配1千筆的化療處方,涵蓋院內約70%的化療處方需求,不僅有效提升化療藥品調配精準度與作業效率,更將AI技術融入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