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表達能力
-
晶璽健康參與上海公益選美賽事 執行長何修榕分享美力哲學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5471現任晶璽健康事業集團創辦人、執行長何修榕受邀出任2019第14屆全球城市形象大使暨全球城市小姐(先生)上海賽區主席,以「愛與包容、文旅城市」為主題的上海賽區總決賽於8月10日圓滿落幕。她認為透過選美平台,能讓年輕人有機會展現自己,從城市出發,相互交流,美麗的外表下,更要有表達能力與想法。因為美麗必須兼備外在與心靈2種面向。 -
全台新生兒聽損比例高 及早治療避免發展遲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46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解釋,幼兒單側聽損最容易被忽略,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並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需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家長照顧聽損的孩子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聽力就可能惡化;此外,如果不是在出生後就及時發現,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
肩痠、手麻誤認五十肩 正值壯年竟得巴金森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23臺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指出,許多人以為罹患巴金森病就會出現「顫抖」的症狀,但其實這只是巴金森病初期常見症狀之一,患者還會出現動作變慢、肢體僵硬無力、字越寫越小的情形。 -
3C保母問題多 專家推親子共讀促進腦部成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87臺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別太常讓孩子玩手機、平板,家長應盡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多陪著一起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3歲之前最好養成閱讀習慣,減少對3C產品依賴,減少對眼睛的危害。 -
陪失智長輩過個好年 這些準備工夫要做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977年節本應開心與家人團聚,但因原有生活模式改變,外在環境刺激增加,失智者容易出現發脾氣及混亂行為,或在飲食、外出時容易出現意外,令家人手忙腳亂,甚至產生爭執。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年前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並做好防走失準備,順著失智者,多讚美與鼓勵,讓全家過個平安好年。 -
巴金森病非老年人專利 年輕型患者近2成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77許多人以為手抖、腳抖的巴金森病,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但台大醫院研究發現,近2成患者屬於年輕型,還不到40歲就發病,但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延誤治療,身陷「失去行動能力、失去表達能力、失去快樂、失智」等4大威脅。 -
睡眠影響大腦表現 每晚7至8小時最剛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44你每天晚上睡眠時間多長呢?根據統計,多數的現代人平均睡眠時間幾乎未達6小時,而這樣的短暫睡眠會連帶影響大腦。近期一項號稱世界級的大型睡眠研究指出,睡眠時間過少或過多,都可能影響大腦表現,研究結果刊登在《睡眠雜誌》(Sleep)。 -
小小孩社交有障礙 當心社會情緒發展困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7863歲半的小華剛進幼稚園小班1個月,老師發現他的行為跟其他小朋友不大一樣,總是自己一個人玩玩具車,不參與其他活動。當老師和同學接近想要找他說話時,就畏縮到角落低頭不理會,這1個月來幾乎沒聽到他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