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複視
-
台法合作破解小兒腦部惡性腫瘤機轉 陽明大學揭謎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0根據統計,兒童族群中樞神經腫瘤的總體發生率每年10萬人有2至5人,至於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20至140位新發個案,多數個案為偶發性病例,無家族病史。 -
糖尿病阿伯經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說明,經過治療後,患者麻木感已經消退剩下指尖及腳尖,生活品質也得以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一)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二)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 -
單側聽力變差別大意 鼻咽癌可能找上你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61451名45歲女性主訴自己近日左耳聽力變差,好像隔了一層膜。經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仔細詢問後,排除耳朵疼痛或外傷撞擊情形,發現左側中耳積水,且左側鼻咽部有腫塊凸起,立即切片檢查,最後確診為鼻咽癌。而中耳積水情形,也在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後,恢復聽力,再以放射線定位治療鼻咽癌,目前持續復原中。 -
微創開腦手術 鼻內視鏡搭電磁立體定位傷口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0開腦手術也可以從鼻孔下刀!72歲王爺爺雙眼外側偏盲,就醫確診為腦下垂體腫瘤,不料,摘除3公分腫瘤後的第4年,又因頭痛住院,檢查結果為腫瘤復發,這一次選擇「鼻內視鏡」搭配「電磁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術後完全沒有疤痕,2天後出院。 -
高度近視好發核性白內障 人工水晶體該這樣挑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082短時間內近視度數增加,反覆配鏡仍無法矯正視力的高度近視族群注意了。42歲吳先生,原本就是高度近視900度的患者,因近視度數在短期內飆升就醫,確診為早發性白內障,須透過微切口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才能改善視力。罹患高度近視的吳先生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後,醫師建議挑選可以過濾紫外線與藍光,具有保護視網膜功能的淡黃色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手術後視力恢復良好。 -
企鵝家族受小腦萎縮症煎熬 中醫改善多管齊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165長期犯頭暈的64歲婦人,接受貧血、低血壓治療皆不見改善,4年前就醫確診為小腦萎縮症。婦人頭暈的情形不同於一般,發作時只要稍微活動就很吃力,走路步履沉重且平衡感變差,由於神經統合能力不佳,往往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暖機」才能踏出步伐。此外,婦人吃東西還常常嗆到,還合併貧血、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纏身,苦不堪言,後來接受中醫治療,3周後症狀開始減輕。 -
頭暈未必是眩暈 就醫前先回答6問題找病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3頭暈等於眩暈嗎?大部分民眾應該都搞不清楚兩者之間差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頭暈未必眩暈」,眩暈只是頭暈的一部分,提醒病友就診之前,掌握「頭暈6問」做好筆記,就診時詳述病情,才能協助醫師找出病因。 -
急性中耳炎竟複視、臉麻 原來感染了罕見病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50中耳炎看似小毛病,但醫師警告當中耳炎久治不癒,務必提高警覺。1名50歲男性罹患急性中耳炎,即使接受抗生素治療,還是持續疼痛,且分泌物呈膿狀
,甚至出現複視、臉麻痛,篩檢結果顯示,致病菌為相當罕見的非結核分枝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