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視網膜病變
-
忽冷忽熱小心高血壓! 冷氣房進出頻繁恐增中風發生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47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劉怡凡表示,不少人以為冬季天冷時才會引起高血壓,其實夏季氣溫上升,血管擴張也會引起血壓的變化,因此呼籲大家應定期量測血壓,而有高血壓的人則務必遵循3C自主管理原則。 -
每天2杯含糖飲30多歲罹糖尿病 改善末梢血循防併發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78「罹患糖尿病雖不會造成立即致命,但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卻不可輕忽。」薛如婷醫師指出,當全身細胞和血管都浸泡在糖水裡,時間愈久,就可能引發大小血管病變,如心肌梗塞、中風、下肢血管栓塞、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病等,造成許多器官損傷;另外,糖尿病也會讓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血管的舒張和收縮是靠神經調控,當神經出了問題,血管的調控也會受影響,進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 -
業務眼底出血、視線扭曲 三高未控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613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眼科部醫師林暄婕說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之視網膜血管疾病,糖尿病患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血管就像長時間泡在糖水之中,容易產生各式併發症。 -
第2型糖尿病服用這藥物 研究證實可降視網膜病變機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616北榮總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主任胡啟民帶領團隊,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過去10年數據分析研究證實,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及低血糖發生率,並減少心臟衰竭住院發生率。 -
健檢數值怎麼看?國健署推風險評估 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22將健康檢查結果的數值輸入至「慢性疾病風險平台」,透過平台試算出高、中、低的風險警示,協助民眾及主要照顧者可以更了解自己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及早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以防慢性病發生。 -
5旬婦右眼突看不見! 竟是罕見「惡性黑色素瘤」釀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7613嘉義1名52歲陳小姐在112年7月因右眼忽然看不見就醫,經當地區域醫院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醫師安排眼睛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脈絡膜腫瘤」。中國醫藥眼底病尖端醫學中心主任陳珊霓說明,這是1種罕見且致死率高的原發惡性腫瘤,大多數黑色素瘤發生於皮膚,長在眼睛的個案較少見,在確認腫瘤無全身轉移後,於同年11月安排患者接受手術,成功保留眼球,也保存相當的視力。 -
癮君子成糖尿病友機會高! 戒菸可降低3至4成罹患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36抽菸是糖尿病的疾病風險因子之一,有研究顯示,吸菸量越多,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加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戒菸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30至40%的風險,因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癮君子,盡早戒菸穩糖護健康。 -
血糖不控制併發症比你想像多 糖尿病4種診斷方式1次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6211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普及率高達11.1%,其中第2型糖尿病占比達9成以上,而肥胖、具有家族史以及有妊娠糖尿病者都是好發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