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視網膜病變
-
黃斑部病變有3類! 醫解析危險因子與挽救視力新趨勢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9746現代人普遍一人多機、用眼過度,加上糖尿病、紫外線暴露等影響,罹患眼疾的機會大幅提升,尤以黃斑部病變最為常見。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之黃斑部病變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危險因子各有不同,治療前也需仔細評估,而隨著醫藥科技的進展,眼內注射也發展出多種選擇,幫助病友挽救視力,呼籲病友積極與醫師溝通和治療,留住美好「視」界。 -
世界青光眼週!眼科醫師呼籲做好6大措施 防視力小偷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977世界青光眼學會(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訂定每年3月第2週為「世界青光眼週」,今年則訂為 3月12日至3月18日。為了響應,台北榮民總醫院、台灣頭痛學會及愛爾康大藥廠日前共同舉辦「2023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講座」,為今年的世界青光眼週揭開序幕,呼籲大家關注青光眼的威脅,透過1年至少1次眼科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讓號稱視力小偷的青光眼找上門。 -
北榮積極發展智慧醫材 應用AI診斷肺高壓、視網膜病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57由台北榮總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共同舉辦的「智慧醫療實地訪查諮詢會」,在9日假台北榮總醫療創新中心(CiC)舉行。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吳亭瑤說明,近年來智慧醫療發展快速,不同臨床需求衍生之醫療技術日益增多,研發團隊對於法規標準等資訊較為缺乏,本次活動希望了解臺北榮總人工智慧醫材的應用,提供研發團隊專業諮詢協助,確保醫材使用的適法性與安全有效性。 -
糖尿病友運動前注意! 正確保護足部監測血糖補充水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67國內有相當多的糖尿病友,而即使當了病友,仍不能偏廢運動。運動為糖尿病友帶來很多好處,像是降低胰島素阻抗性幫助血糖控制;改善血糖、血脂及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自我形象、釋放壓力減輕憂鬱達到增進生活品質之效。持續規律運動是糖尿病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卻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於糖尿病友,如何正確運動,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十分重要。 -
糖友血糖失控加速白內障惡化 醫示警不及早治療恐失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284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的眼疾,一般人在確診輕微的白內障之後,只須點眼藥水及定期回診追蹤。不過糖尿病患就沒有那麼幸運,一位患有糖尿病的65歲男子,剛發現有白內障時,還能看清楚大部分的事物,但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白內障快速惡化,不到三個月他幾乎快要看不見!許多糖尿病患在諮詢白內障手術時,會擔心糖尿病影響到傷口的癒合,謝宏義醫師提到,目前的手術都是微創切口,傷口如筆尖大小,且角膜上幾乎沒有微血管,因此不會流血,安全、癒合速度也快只要遵照醫囑用藥、定期回診即可。不過糖尿病患手術前需更加詳盡的檢查眼睛是否有其他視網膜的併發症。 -
水晶體熟透再進行白內障手術? 醫:誘發青光眼風險增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789眼前一片霧茫茫,小心可能不只是眼睛疲勞,尤其60歲以上的年長者,需留意是否罹患白內障。不過,眼科醫師林芸萱也提醒,一般而言,白內障多發生在年紀較長的人,但也有部分20、30歲的年輕人因為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眼睛受到外力撞擊,或有高度近視者,也可能會出現白內障。而最讓白內障病患與家屬困擾的事情莫過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由於目前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許多民眾對於白內障手術應植入哪一種人工水晶體毫無頭緒,甚至有病患會直接請醫師自行幫他決定,林芸萱醫師建議,由於人工水晶體植入後就是用一輩子,民眾應做好功課、審慎評估與選擇。 -
預防學童近視從「遠視儲備量」做起 4大近視迷思1次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611近期不少人說將台灣是近視王國,顯示學童近視情形相當嚴峻。依照國健署106年的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到國小1年級達到19.8%;國小6年級時,近視率已達到70.6%,等於是10名學生就有7人近視。醫師呼籲避免幼童近視,讓孩子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做好遠視儲備。 -
糖尿病友難控糖竟是C肝病毒害的! 清除病毒控好血糖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56多數糖尿病友在意的是血糖控制以及防範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理事長王治元提醒,糖尿病友如身體內藏有C肝病毒,將影響血糖控制並容易併發相關疾病。實際上C肝可使用口服藥物治癒,然很多人不曉得自己有C肝病毒,特別是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