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誤食
-
這7種衰老症狀可能是血白病徵兆 醫師提醒3大迷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22王銘崇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需要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避免因服用類固醇,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下來產生不良副作用,讓患者破財又傷身。 -
老翁吃榴槤不慎 將果肉內硬籽一併吞入卡住食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04蔡銘洋醫師表示,誤食異物後若異物太大或食道蠕動功能欠佳就容易造成阻塞,老人家因為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功能退化,屬於誤食異物的高危險群,更需要小心進食。異物產生的症狀包括咽喉痛、胸腹部疼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噁心、嘔吐、流口水、氣促、異常失聲等,尖銳物品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破裂而導致腹膜炎。 -
學齡前中毒占5分之1 居家慎防這些危險物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80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舉辦「108年居家中毒研討會」,發表「國內學齡前兒童中毒的現況與未來」、「小兒異物吞入的處置」、「致死性兒童毒物」、「玩具及生活用品中潛在毒物的危害」、「乾燥劑的危害與家庭清潔劑的危害」等研究成果。 -
10大嬰幼兒照顧NG行為 爸媽千萬別再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154長庚兒少保護中心醫師葉國偉指出,國外有研究證實,20%的兒童死因是可以預防,而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本次的研究則顯示,應該有高達30%的6歲以下兒童死亡是可避免的,例如猝死、創傷、兒虐、窒息、溺水、缺氧、火災和窗簾繩吊死等。這些可避免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照護者照顧上的疏忽,或是本身照護知識的不足。 -
孩童誤食多發生在家中 哈姆立克法救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98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數據結果也發現,最常發生中毒意外的地方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家中。 -
萬物皆可冰? 藥師警告別將藥物放在冰箱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7藥物放在冰箱才不會壞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許馨丰指出,不少上了年紀的慢性病患認為冰箱是萬能的,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存放藥物,但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否則容易受潮變質。 -
7成失智症照護者 曾有過輕生念頭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933調查顯示,7成家屬在失智照顧歷程中曾有輕生的念頭,建議照顧者多使用社會資源,以減少悲劇發生。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造成死亡的照顧悲劇新聞報導逐年增加,自106年11件到107年增加為22件,賴德仁指出,失智者的照顧者屬於高風險群,多1份鄰里關照才能少1個照顧悲劇。 -
經痛吃巧克力緩解? 有眩暈病史女性恐不適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16女性經期來潮痛苦難耐,網路盛傳巧克力可緩解疼痛,沒想到不少人嘗試後經痛稍有緩解,卻也有人因此眩暈復發。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巧克力含有酪胺酸,會刺激血管收縮,有眩暈體質的民眾最好少碰為妙,以免陷入天旋地轉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