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貝類
-
貝類年進口逾8千噸 明年起得附官方衛生證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09海鮮類若受到汙染,不知情的民眾吃下肚恐引起食物中毒,例如:2012年,一家連鎖吃到飽餐廳有200位消費者,因吃到受諾羅病毒病感染的進口生蠔而腹瀉,政府單位因此擬定相關法規,自明年起,無檢附官方證明之貝類業者,無法隨意進口貝類入台。
-
烤肉不注意衛生 當心食物中毒找上門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938在節氣交替、溫暖潮濕的中秋時節,很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一旦食物保存及烹調不當,就容易變質腐敗。食藥署建議,烤肉食材不購買過量、食材選擇要新鮮,生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皿盛裝,避免交叉污染;在烤貝類產品時,慢烤至殼張開後,務必要再多烤一會兒再行食用,其他海鮮及肉類產品也務必要徹底加熱,切勿因追求生鮮的口感,卻忽略潛在的中毒風險。 -
高一少女餐餐喝奶茶 體內嚴重缺鐵疲憊頭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90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鐵在人體主要的功用是形成紅血球細胞內的血紅素,可攜帶氧氣至身體的各部位,也協助帶走二氧化碳。缺鐵是身體中鐵含量不夠生理的需要,或是鐵的庫存不足。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但存在著時間的上落差,因此有些人已經缺鐵,也出現症狀,血紅素卻還在正常範圍。
-
天然的也可能有毒! 吃海鮮小心河魨毒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088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黃登福表示,人們食用活的或新鮮魚貝類,也可能食物中毒,原因為魚貝類本身所含有天然毒素所致,一般稱為海洋生物毒素。 -
夏天就愛吃生蠔? 恐將諾羅病毒吃下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52食藥署說明,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只需1到10個病毒顆粒即可致病,常造成患者嘔吐、腹痛、水樣腹瀉、部分患者更可能有發燒等症狀。 -
嗜喝咖啡不喝白開水 她缺鐵貧血變醜女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134陳菁徽表示,國內女性缺鐵情況嚴重,各年齡層缺鐵比例皆高於男性,尤其19至50歲女性,平均兩人中就有超過1人缺乏鐵質,除了月經經血之外,還與飲食偏差有關,不少上班族偏愛咖啡,1天好幾杯。 -
換季塵蟎多 鼻過敏發作噴嚏連連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86根據台北市衛生局一份調查指出,小一新生鼻過敏人數高達五成,可見飽受鼻過敏困擾的孩童之多。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指出,想要預防鼻過敏症狀加重,最好的方式是遠離過敏原及過敏食物,例如有些人對於海鮮、貝類等食物過敏;或是塵蟎、空汙等吸入性過敏原,皆有可能誘發過敏。 -
新型諾羅病毒肆虐 腹瀉急門診人次創今年新高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19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周通報21起腹瀉群聚案件,其中15件發生在校園,令人擔憂。此外,近四周(第4至7周)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為5.7、7.3、6.3、6.5,急診腹瀉就診病例又往上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