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賠償
-
當醫美糾紛變成詐騙 律師提醒別貿然簽下和解書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713陳科升律師強調,醫療行為不適用採取無過失責任制的消費者保護法,而是適用醫師法及醫療法,遵循有故意過失才有損害賠償的原則。 -
她術後不滿求償20萬 遭法官駁回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145據統計,去年民眾控告醫師的刑事醫糾案超過100件,但最後被起訴的案件僅有3件,近年來,因此遭判刑的醫師則只有1人,陳忠純紀念促進醫病關係教育公益信託推廣會長陳永綺分析,七成以上醫糾案起因於醫病認知觀念落差,純粹「溝通不良」。 -
醫美診所成詐騙集團肥羊 民眾誤入圈套變幫凶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45100安和美醫美外科診所丁大中醫師表示,蕭姓離職護士是詐騙集團成員之一,多次以術後照顧客戶名義,到休息區跟客戶攀談以取得微信或是Line等即時通訊方式,事後與客戶勾結,以手術發炎、術後成果不理想等理由,向診所強行索賠。 -
藥害救濟15年 賠償金額逾4億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60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呼籲民眾,用藥後若發生喉痛、口腔潰爛、皮疹等症狀,很可能為藥品不良反應,宜立即回診就醫,考慮是否停藥。 -
植牙糾紛多 年終美齒計畫要慎選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616擔任玩美牙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國際口腔植體學會(ICOI)植牙專科醫師與講師陳忠明醫師提醒,其實植牙手術就是小型外科手術,一般民眾如果身體其他部位需要開刀,如心臟手術等,最先評估的皆以醫師「技術」為優先考量,不會以「價錢」為主要評估項目,因為在身上動刀不可不慎。但現在植牙價格競爭激的烈,診所互相競爭,甚至讓患者砍價,再從其他牙材或零件部份偷工減料,賺回一筆,患者貪小便宜的後果反而害了自己。 -
護理人員身兼數職 引發多起醫療糾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94在台南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多年的基護工會常務理事陳玉鳳,出面控訴院方漠視醫療人員權益。去年8月台南某安養中心人員至醫院幫老人家領藥,疑似因等候病歷時間過久而生氣、惡言相向,當她打電話報警時,對方甚至動手拉扯。 -
鳥店噪音擾人 鄰居焦慮失眠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1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長期屬於噪音的環境下,確實可能出現憂鬱症狀,門診中就有不少憂鬱患者抱怨住家附近的國小、幼稚園學生吵雜,樓下餐廳的冷氣設備噪音不斷而睡不著,長期下來,憂鬱症壯更為嚴重。
-
役男愛滋-公務機關洩漏隱私 首例判賠五萬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214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張正學表示,小健透過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居間協調,區公所承辦人員雖向小健口頭致歉,但事已無可挽回。小健有感於感染者在社會與家庭皆生存不易,而連公務機關都有可能輕率肇禍,經過近一年的反覆思量,決定以自身慘痛遭遇提起國家賠償,希望引起公務機關對感染者隱私保護的重視、別再有更多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