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追蹤治療
-
甲狀腺風暴死亡率達30% 血漿置換術成功平息致命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385臺北榮民總醫院近2年接獲2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 -
國人出國旅途中死亡發生率 平均每10萬人就有1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6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林益卿表示,觀光局統計100年至107年期間,出國旅遊人次年平均成長率為8%,而20%至70%旅客曾於旅途中出現健康問題,其中1%至5%旅客曾尋求醫療協助,0.01%至0.1%旅客需要急診治療,其中約每10萬名旅客中,就有1位在旅途中死亡。 -
幽門螺旋桿菌不追蹤治療 再次檢查竟成胃癌後悔莫及
癌症新知 / 胃癌3978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此案例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未積極接受除菌治療之外,受檢者平日飲食偏愛吃重鹹、醃漬物,也提高了罹患胃癌的風險。台灣近年來因飲食衛生環境改善,感染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大幅降低,大多數已感染患者沒有症狀,約有15%機率會形成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相對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
視力惡化不一定是白內障 糖尿病也會引起視網膜變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0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毓璇表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容易造成全身小血管病變,眼睛視網膜血管就是好發部位,這正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顯示,患有糖尿病的民眾5至10年後,均可能出現視網膜病變。
-
62歲伯走路不穩如打醉拳 竟是癌末轉移腦部
癌症新知 / 肺癌305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余先生過去有抽菸習慣,也有癌症家族史,最近半年多來因咳嗽有痰,加上頭暈、走路偏向1側等症狀,家人都很擔心,因此決定赴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為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至腦部和肝臟,腦內出現2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不過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目前已可行走自如,肺部原發腺癌及肝癌腫瘤也控制得宜。 -
多重用藥問題不可不慎 長者用藥安全6原則報你知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178多重用藥在台灣的情形有多嚴重呢?多重用藥的定義為開立5種以上的處方藥。從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奇美醫院藥劑部藥師評估741人次雲端嚴重多重用藥,經藥師整合傳送電子訊息給醫師後,出院時平均用藥品項從12.5種降低至7種;評估1,059人次雲端開立不適當用藥,經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介入後,出院時減少7成醫師開立不適當用藥。 -
他打鼾嚴重又沒嗅覺 上呼吸道重建併內視鏡手術可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29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及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說明,呼吸道涵蓋鼻子、喉嚨再接到氣管,鼻腔呼吸道內的鼻中膈由下方軟骨和後上方的硬骨構成,鼻腔側壁又分為上、中、下鼻甲,空氣進入的主要通道內若有鼻中膈彎曲、黏膜腫脹,加上中鼻甲肥大和部分瘜肉增生,促使像樹枝狀分布的嗅覺神經接受器被破壞,進而導致嗅覺失靈,治療必須從鼻部結構異常改善做起。 -
肢體鈍挫傷不可輕忽 嚴重者可能面臨生命威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52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6名,其中1至24歲為事故傷害死亡年齡層首位。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