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遊戲障礙
-
兒少從網路遊戲找尋慰藉和成就? 家長留意成癮4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1851在數位科技普及的今日,一般人的生活早已離不開網路。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之後,網路與遊戲也成為兒童青少年日常的重要元素。然而,若使用失控,不僅影響作息與學業,甚至可能演變為「網路或遊戲成癮」問題。成癮行為背後,常常潛藏著未被看見的困難,若能及早發現並尋求專業評估,有助於孩子重建健康生活節奏與自我掌控力。 -
逾8成兒少持有個人手機 家長採取妙招防孩子網路成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684在網路普及的世代,有高達87%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這也不免讓家長擔心孩子出現網路成癮問題,對此,台北市衛生局建議,家長可運用「三從四得心妙招」,避免讓3C成為小孩唯一的娛樂來源。 -
孩子玩手遊無法自制暴怒他人 恐網路遊戲障礙症作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63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科技技術不斷提升,人手一機已經成現代人生活趨勢,過度依賴或沉迷也會造成許多後遺症。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將「網路遊戲障礙症」納入精神疾病,因為這疾病不但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也會衍生出家庭及人際關係衝突,嚴重可能造成社會安全隱憂,但是要確診此病非常不易,需要有長達1年的症狀表現,很容易讓患者及身邊的人輕忽。 -
高中生沉迷網路世界產幻覺 醫籲多注意孩子心理需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52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許雅惠評估小均出現失眠、憂鬱、焦慮情況,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也轉介給心理師治療。治療過程中發現小均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加上成績不佳導致低自尊,而選擇網路世界逃避現實。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並聯合父母、學校老師,陪伴小均找到興趣與舒壓管道,1年後,今年即將升高一的小均終於順利脫離網路世界的禁錮。 -
成癮玩出遊戲障礙 世衛正式列為精神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61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類疾病,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並將於2022年正式生效。 -
孩子打電玩成「癮」憂 網路遊戲障礙症有門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205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喜歡打電玩,但如果玩到欲罷不能,影響生活及課業以致引發家庭衝突,或是出現注意力、睡眠不足等困擾,家長就應該提高警覺,可能是網路遊戲障礙症,務必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從108年3月起開辦「網路遊戲障礙症門診」,透過專業醫師的診療以及諮商,讓網路遊戲不再造成情緒與身體 -
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 遠勝歐美各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31台灣第一份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行為調查結果出爐,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馬偕紀念醫院共同組成研究團隊,調查全台8110位青少年電玩玩家,發現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高於歐美各國。專家建議政府應該正視此議題,別讓網路遊戲成為青少年逃避現實的出口。 -
網路成癮有「共病現象」 家長漠視恐加速脫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416在一場家庭聚會中,家庭成員原本應該在難得的相見聚會中分享近況,盡情歡笑,然而,現在的聚會中,大家一語不發、低頭玩手機,已成為今日社會的普遍現象。今年(2018)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障礙症」或「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台灣的衛福部也已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