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運動量
-
恐慌症患者福音!智慧穿戴裝置監測生理數據 降低復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825台大生醫電資所與恩主公醫院合作,進行台灣首個長時間使用智慧穿戴裝置研究恐慌症的計畫,發現透過監測心率、運動和睡眠等生理數據,可有效幫助恐慌症患者掌握病情,降低復發機率。 -
回歸健康生活「動」起來! 研究:COPD能用運動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5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影響呼吸的慢性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挑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而台灣一年也有超過5千人因COPD而死亡,根據專家們的說法,適度地進行運動,將有助於改善COPD症狀。 -
國人死因慢性病逾半數 健保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57衛福部公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死因與慢性疾病相關,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且皆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發生率是一般人的2至6倍。中央健康保險署為強化慢性病照護,降低健康風險威脅,自111年6月健保啟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20至64歲代謝症候群之民眾納入健康管理服務,提升國人健康意識。 -
糖尿病友秋冬血糖波動大? 醫:運動減少更要嚴控飲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03許多糖尿病友反應其每日飲食皆相似,但血糖值仍起伏不定?其實除了食物本身,烹調方式、作息、藥物等變數都會影響血糖值波動,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兼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表示,到了秋冬季節,糖友運動量減少,更需要留心食物攝取量。 -
三高不控制小心腦中風! 腦中風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854入冬後早晚溫差改變明顯,血管收縮引起血壓起伏上升,容易誘發腦中風發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國人第4號殺手,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生命,三高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其中血管彈性不足、血液循環不良也是增加中風機率的主因之一。 -
肥胖犬貓易罹糖尿病! 專家提醒「吃多喝多尿多」警訊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3239根據統計發現,罹患糖尿病犬貓多發生在8歲以後,且體重過重也會增加罹病風險!瑞芳動物之家站長王嚴緖表示,糖尿病按照病理變化可以分為2型,第1型是缺乏胰島素,使得血中葡萄糖居高不下,此型常見於犬。第2型則是體內的胰島素濃度可能是正常,但細胞對胰島素無反應,此型則常見於貓。 -
天氣轉涼小心腦中風! 醫示警:每42分鐘就有1人死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19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嚴寶勝提醒,若懷疑家中長輩有中風問題,可先用「微笑、舉手、說你好」來測試,尤其出現「無法舉手」的症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爭取最佳黃金治療時間。 -
思覺失調症患者康復後不想動? 運動治療介入重拾熱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79常見的慢性精神病包含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如憂鬱或躁鬱)等,會使這些族群的大腦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即使病情有所改善,仍然會面臨殘餘的認知症狀而影響生活,也導致功能退化比一般人快許多。根據美國2006年腦影像學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病人在發病10年後,腦體積會比一般人少,代表腦部的某些功能區塊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因此在症狀殘餘期,仍會受到負性症狀影響,導致思考內容變得比較貧乏、興趣與動機都減少,常被照顧者們誤解為懶散。